《你凭什么做互联网》曹政
为什么同样进公司的人,有的人在1~2年,能升职加薪,而有的人还在做基础的工作呢?
为什么同样做淘宝店铺?有的人的业绩能很快的做大,而有的人业绩平平,甚至关门倒闭了。
为什么很多人在做公众号?有的人做起来了,有的人却反响平平,湮灭于大众之中。
大部分人会认为这是运气,是命,但是同样的事情观察视角不同,在判断学习,成长,成长中,极大的差异。
我们要保持对信息的敏锐性,保持好奇心。那么怎样才能敏锐?怎样才能好奇呢,说到底,就是你看问题的视角,怎样在平淡的信息中找到价值点。
比如:
1.大部分人都喜欢逛淘宝,他们都看的是哪个货物好,哪个东西你喜欢。
敏锐的人看的是店家用了什么招数,使用了什么心理暗示,来提高用户的点击率,转化率?
思考题,如果你来做苹果官方天猫旗舰店产品描述页的优化,如何提高成交量?如果是非知名品牌呢?
2.很多人都刷朋友圈。
大部分人看的是,那篇文章写的好,那篇文章我想分享给朋友。
敏锐的人看到的是,这篇文章用了什么方式让你获得认同感?他的访问量是多少?点赞数是多少?为什么那么多人点赞?那些人在转发?为什么他们会转发?
思考题,常见引起大规模转发心理的诉求有几种,在不掉节操的情况下,如何写一篇广为流传的文章。
3.很多人都在微信群斗表情
大部分人看的是,这个表情“碉堡了”,我赶紧存下来。
敏锐的人看到的是什么类型的表情?在什么人群中容易被传播?一个传播广泛的表情包系列需要有哪些考虑。
思考题,如果你需要做一个品牌推广,基于什么原则设计该品牌的表情包,并如何启动推广路线?
4.天天看新闻,看媒体,看各种文摘
大部分人看的是正文。
敏锐的人会看到,这么low的广告怎么又在底下出现了?为什么这个广告一直出现,看来能赚钱。
思考题,你知道什么类型的广告主适合什么类型的媒体吗?
5.很多人玩游戏,乐此不疲
大部分人看的是这游戏怎么升级,怎么能变得更强。
敏锐的人看的是,这游戏在销量上是怎么设计的?适合什么人群?付费点怎么设计的?针对什么用户心理,对非人民币玩家,小人民币玩家和大人民币玩家的平衡是怎么设计的。
思考题,如何快速评估一个热门游戏的收入能力和核心付费人群?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视角和思维,产生不同的结果。
这就像当初储君(ppt,Excel大牛),给公司做完统计报表以后,就想着如何把这个报表做得又快又好。做完了以后,总结出经验,他又想着如何去教会公司的人去使用Excel,教会了同事,他又想着如何,教会更多的人使用,他上网把这些方法免费教给大家。
因为他的不满足,因为希望把工作干得更好,还有他无私的愿意去帮助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他,知道他,也信任他。
在知识付费的这个大潮中,于是他正好来到赶上内容付费。很多人愿意相信他,专门跟他学习Excel!这让他开始自主创业。
有时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当你不停的去帮助他人的时候,也为自己找到了,人生的另一扇窗,开启不一样旅程的。
保有充足的好奇心,不断的去探索,不断的去求知,不断的去实践,你就已经超过绝大多数的人。
当然有了敏锐的思考,保有不断好奇感。我们还要跟行业的大牛去碰撞,去交流,有时你的困惑,在别人可能一句话就帮你解决了答疑,可能这就是别人曾经遇到的问题,而对他来说现在已经不是问题了。
他人的格局和视角,也能打开你现有的思维困局,让你看到更多的可能性,也从他们身上获得更多的力量,来激发你的能力和潜力。
让你敢于定更高的目标,遇到更多的挑战,让自己成长得更快,变成更厉害更优秀的那个人。
所以为什么别人比你优秀?
主动思考和被动思考是不一样的,主动努力和被动努力,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提前预想到问题的结果,拿出解决问题方案,和等待老板来让你去解决问题,你的收获和成长也是不一样的。
主动解决问题和天天混日子,让你选,你会选择哪个员工?
答案不言而喻。
生活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去深挖事物背后的东西。多有些好奇心和敏锐感,就已经超越大多数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