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时,太子程乾因罪被废,那么谁可以替代他成为天子的接班人呢?唐太宗有自己的盘算。
在诸多儿子中,他最喜欢四子魏王李泰,李泰自幼聪明伶俐,边览古籍诗书,每次唐太宗来询问儿子们的学习情况,李泰都对对答如流。
李泰被封为魏王,按规定他要去自己的封国,但是因为唐太宗疼爱他,让他一直留在长安,陪在自己的身边。
唐太宗听说有大臣对李泰不恭敬,勃然大怒,把这些大臣叫来,训斥了一顿,幸亏魏征,据理力争,才保这些大臣们无恙。
李泰本人是个胖子,唐太宗怕他上朝不方便,准许他坐着轿子来上朝。有时几天不见儿子,唐太宗甚为想念,于是让一只训练有素的鸽子每天给李泰送去书信,询问儿子的情况。
太子程乾被废之后,李泰觉得自己非常有希望成为太子,于是对唐太宗说:“如果我成为太子,一定会把我唯一的儿子杀死,以便在自己死后,把位子传给弟弟李治。”
唐太宗大为感动,当即许诺让李泰当太子。
但褚遂良听了,却反对说:“魏王为了争王位而不择手段,如果他真的当了皇帝又怎么可能把位子传给晋王呢?陛下爱魏王胜过爱太子,致使太子被废,这个教训太沉重了,不得不引以为戒啊。”
听了褚遂良的话,唐太宗冷静了下来,他权衡利弊,觉得如果立李泰当太子,那程乾和李治都可能无一幸免,而只有立敦厚的晋王李治当太子,才可能让他们兄弟保全。
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唐太宗决定立李治为太子。正如唐太宗所料,李治即位后,对李泰等人十分优待,他允许李泰可以开府置僚属,李泰死后,唐高宗李治还封他为太尉和雍州牧。
水如天说:所谓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看一个人,不能只听他说什么还要看他做了什么,
其实看他做了什么也未必能认得一个人的真面目。还要假以时日,仔细观察。
春秋时期,赵简子有两个儿子,赵伯鲁和赵元恤。
为了考验他们,赵简子把自己的家训刻在竹简上交给他们。
三年后,再问他们家训,赵伯鲁早已忘得干干净净。
而赵无恤却对答如流,还从袖子里拿出竹简让赵简子看。
后来赵简子让赵无恤做了自己的接班人。这就是后来赵国的创始人赵襄子。
赵襄子的所做所为,让人细思极恐。虽然赵襄子并不是什么昏君,但其为人,实在让人不寒而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