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提取信息》这个主题的笔记,简单的梳理了下老师的文字,在作业环节,我将会形成一张图。
本主题重点:符合目的、设定框架、观察提取、自我验证
一、输入要有目的
寻找目的,也许你有很多目的。将目的车间变成目的的网——原来碎片或者混乱的排列组合,组装成了新的东西。
没有目的之前,被动获取信息,被碎片化信息劫持。想象一下,收藏了很多东西却没有看,停留在表层思考,又多又杂,没有泛起自己真正的思考。
二、输入要有质量
被动—无序+主动+有序=被动的主动≈高质量
无序是指关键词不突出或者内容之间无联系。把无序的信息有序化就是提高质量,而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输入都是可行的,但是被动(你不会想要主动地去获取里面的信息)比较轻松,但质量不一定高。主动获取特点是满意度高,但费力。
主动地被动获取:先主动的找到有很高的信息质量的一个环境,然后就呆在那个环境,就可以非常轻松地被动获取高质量知识了。
被动的主动获取:目的明确的时候,遇到相关内容你就会想要很深入的了解更多的详情,会寻找更多的信息源头去探索。
三、输入用什么工具
深入的追踪、全面了解这些知识的来龙出卖,探索一些实际上已经长期存在的东西。
当你看一篇文章的时候可能对这件事是一知半解,但是看了5-10篇相似主题文章的时候,对这件事情的认识是多角度的,不会受到你平常的订阅的这种习惯锁带来的知识来源的局限。
微信:搜索联系人和公众号、聊天记录的那个框,可以搜出很多相关的文章。
知乎:主动搜索相关信息,有些好的内容,又加入自己的框架。(主动获取知识),目的性强,可以获取一系列相关主题的知识原料。
Evernote:关键词写到上面。(其实也是思维导图的一个变体,记忆这些信息关键点的同时,又不忽略他们之间的联系)
xmind:用思维导图整理出作者的逻辑框架
四、输入的程序
首先,确定目的,构建自己的框架;其次,抓取各类知识原料,写出关键词;最后,对信息进行复盘,画出原有课程的逻辑框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