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读书
布莱希特体系与评书

布莱希特体系与评书

作者: 闾橘子 | 来源:发表于2018-12-18 19:16 被阅读6次

    看上去不挨着的两件事,其实是往往是挨着的。

    世界上最容易受骗的地方是电影院,尤其是当电影院放着好电影的时候。因为当导演们尝试用感动观众的方式传达价值观,他们大概率是会成功的。

    所有那些质量优良的故事片:《阿甘正传》、《飞跃疯人院》、《闻香识女人》,全都说着似是而非的道理。相信这些道理是危险的,它们之所以显得那么不可辩驳,完全是狡猾的编剧躲在后面处心积虑设计的结果。
    所以不要轻易被电影或者戏剧感动,更不要大脑一时发热就相信了其中的道理,就算想要相信,至少也要冷静下来仔细思考一番。
    这不是我说的,是布莱希特他老人家说的。他老人家还说,“有声电影是新兴的贩毒产业”。他这么说自有他的道理。

    周星驰他老人家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和梅兰芳”,人们对“3”有着奇怪的收集癖。托周星驰的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变得有名一些了,布莱希特倒是显得有些高冷。上网搜他的介绍,也只能得到类似“间离效果”这种不知所云的标签。其实他老人家没那么高冷,我个人觉得,要是他能凑巧生在中国,他能变成一个挺不错的评书演员。

    布莱希特他老人家

    所谓“布莱希特体系”,简而言之就是要让观众们意识到自己看着的东西并不是现实生活。也就是说:演戏并不是越逼真越好。

    他老人家这么认为的理由也很简单:鬼知道那些观众在把剧情信以为真之后,会对这个世界产生什么样的误解?
    咱们得意识到,故事说得有意思和其中的观点有道理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有时它们甚至相互矛盾。和作词人有时为了押韵而写出无法理解的歌词一样,剧作家们有时为了让故事蕴含美感,也会牺牲一部分他们的信念。不因为“这么说的话就很有道理”而写台词,而是“这么写的话就很美,而且看上去好像也挺有道理的”。

    所以应该怎么样呢?观众在看电影或是戏剧的时候,无论自己有多感动,也一定要提醒自己,别让它们宣扬的价值观乘虚而入了。

    这好像有点儿难。

    布莱希特他老人家也觉得难,他不觉得大部分观众有战胜自己感动的心情的能力,那么该如何才能让观众不被剧情误导呢?思索许久后得出的解决办法是:不要让观众那么融入到剧情当中。
    导演和演员要让观众意识到,舞台上发生的一切并不是真实的。唯有如此,观众才能认真思考,如果是自己遇到类似的事情,能不能有其他的解决办法,而不是一味顺着编剧的意思随波逐流下去。也唯有如此,观众们才能真正从戏剧中得到教育。
    身为一名德国社会主义者,布莱希特同志还是有兼济天下的情怀的。之所以这么努力,完全是想要观众们能接受到教育,不是通过编剧灌输给他们的,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产生的教育。

    为了达到“让观众们时刻意识到舞台上只是在演戏”的目的,布莱希特想了好些法子,其中包括中国和日本的传统戏剧,他甚至想要模仿京剧与歌舞伎的脸谱,给演员们戴上面具表演。
    真是可惜,身为一个德国人,他了解到了京剧却没了解到评书,了解到了能剧却没了解到落语。否则他戏剧改造的事业大概会变得容易许多。

    野村万斋他老人家

    评书是个特别符合布莱希特心中标准的艺术形式:首先,观众们绝对不会认为演员说的是真的,因为它摈弃了绝大部分表演,只是单纯在说故事;第二,演员可以轻易说出他们认为正确的道理交给观众思考,毕竟“评书”,评论有时比说书还要重要。也正是因此,从前说书的往往都是上了年纪的先生。
    只可惜现如今评书不太景气,能把书说好就很不容易,更不要说能有什么启发人的想法了。

    所以我往往在想,大概布莱希特体系也没有那么难达到,你只需要找一个哲学系的教授,然后教他学会说评书
    大功告成。

    老话是怎么说的来着?
    “说书唱戏劝人方”
    布莱希特他老人家一辈子也没听过刘立福他老人家说的《聊斋》,每每想到这一点,我都悲从中来。

    王玥波他老人家

    主编代理现在躲在书房里瑟瑟发抖,

    下面这个二维码看上去好像有点丑。

    不知道能把它变好看的朋友有没有,

    我其实没有强迫症。

    最近开了个公众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布莱希特体系与评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ytr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