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思考的艺术》读书笔记

作者: 9e55336fd437 | 来源:发表于2018-11-12 18:08 被阅读63次

    《清醒思考的艺术》是2013年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年度畅销书,2016年又再次印刷。这算是一本心理学方面的科普读物,用52个小节列出了一张人们思维错误的清单,是对心理学界长期研究的成果的一些展示。

    作者是德国人罗尔夫·多贝里,当年在德国销售程度率先击败《乔布斯传》登畅销榜首。 提到作者德国人罗尔夫·多贝里(1966年生于瑞士,在圣加仑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益得书摘(getAbstract)的创始人之一)。

    罗尔夫多贝里讲到自己曾与一名美国友人分享发现--小概率事件往往具有颠覆全局的破坏力。这个美国人后来据此写了一本书成为大畅销书,这本书就是《黑天鹅》,那个美国人叫纳西姆塔勒布。于是,多贝里决定自己写了这本书。这些思维错误不是病理学的,而都是正常人心理上存在的正常现象,是进化形成的自动化的行为模式。

    进化心理学认为,某些思维曾经对远古社会有益处,比如:在远古社会,遇到风吹草动拔腿就跑,比停在哪里深思的人活命的概率高,所以我们大都都是遇事先行动再说的人的后代。现在,我们说学习专业技能、培养能力等,从根本上说也是通过长期刻意训练,把理性思考转变为本能的行为,问题的关键是让思维机制不断适应现代生活。

    该书中并没有长篇大论的谈论思考、规则等等,而是通过一个个生活中的小故事引出我们在一些问题的思考上的偏误,然后指出其背后可能的原因,并且更进一步的指出该如何应对,来指导人们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但如作者所言,要想完全避免犯这些思维错误是非常难的,但我们可尽可能了解,作者给自己搜集和描述思维错误清单,定期检查重要决定,如果在后果影响较小的情形里,就回放弃理性地寻找最佳方案,而是听从自己的直觉。要允许发生错误,这样会生活得更轻松,只需要在关键时刻小心留神。

    不过,通过小故事的形式生动形象的讲述,很有意思。但本书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作为一本思考主题的书籍,科普性大于研究性。

    每个篇幅都比较短,有些观点没有全面阐述。这一点在它姊妹篇《明智行动的艺术》中有了更全面的阐述。

    以下是该书中提到的一些认知偏误问题,如果你对以下这些问题感兴趣,推荐你可以读一下这本书:

    今天我将重点给大家介绍生活中常见的几个思维误区: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第一个稀少性谬误

    罗马人说:“物以稀为贵”。稀少性谬误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

    斯蒂芬·我切尔将受试者分为两组,进行评价饼干质量。第一组得到整整一盒饼干、第二组只得到两块。

    结果是:第二组受试者对饼干质量的评价要比第一组高得多。

    这一试验经过多次重复——结果都相同。

    广告里常说:“库存清货”。广告牌上常会醒目地写道:“仅今天有售!”这都是示意着时间的紧缺。

    结论:我们对稀少性的典型反应是丧失清晰思考的能力

    建议:在购物时可以再考虑下其价格和作用,你是不是真的需要它。

    ————————————————————————————————————

    接下来,我们继续了解另一个偏误,叫做结果偏误,说的是什么呢?

    一起来看一个小小的思维试验,我们假设有100万只猴子在股市上投机。它们疯狂地、自然也是纯随机地买卖股票。会发生什么事?

    一年后,约一半猴子的投资都赚钱了,另一半亏钱了。第二年这帮猴子又是一半赚钱,另一半亏钱。长此以往,10年后大约只剩下1000只猴子,它们的每次投资都是正确的。20年后就只剩下1只猴子每次投资总是正确的——它成了亿万富翁。我们叫他“成功猴”吧。

    媒体会怎么反应呢?他们会冲向这只动物,去阐述他的“成功原理”。他们会找到某种原理:也许这只“成功猴”吃的香蕉比其他猴子多,也许它坐在笼子的另一个角落里,也许它是头朝下吊挂在树枝上的,或者他捉虱子时思考的时间很长。

    它应该是拥有某种成功秘诀吧,不然为什么会有这么出色的表现呢?这是一只20年来总是做出正确投资决定的猴子,怎么可能只是一只无知的猴子呢?猴子的故事说明了结果偏误,我们倾向于以结果判断决定的过程。这种思维又名史学家错误。

    我们可以看一下另外一个实验来进一步说明结果偏误的思维。

    研究人员分析了3位心脏外科医生的成绩,每位外科医生进行5次高难度的手术。多年后这些接受手术的病人的死亡率在20%左右。具体的结果是:医生A的5名病人一个也没有死亡,医生B的病人死去一个,医生C的病人死去两个。你如何评价这三位医生的成绩呢?大多数人会认为医生A最优秀的,医生B次之,医生C是最差的。

    应该如何评价这三位医生呢?只有当对他们的技术有所了解,仔细观察过他们手术准备和执行过程时,你才能正确评价他们。比如做一次规模更大的抽样调查,100次,先不在这里探讨小型抽样调查的问题。一位普通的外科医生,病人一个不死的概率是33%,死一个的概率是41%,死两个的概率是20%。以结果评判外科医生是否优秀,不仅不准确,而且不道德。

    结论:请不要以结果判断部分决定,结果差有时候并不一定意味着当时所做的决定不对,可能是已降低到最小风险等。

    建议:最好仔细研究一下这样做决定的原因,而不是吐槽一个被证明是错误的决定,或者为一个也许是纯属偶然地获得成功的决定感到庆幸。————————————————————————————————————

    接下来了解现成偏误,有人说吸烟跟癌症没啥关系,饭后一根烟,快乐似神仙。

    别人终生吸烟,每天3盒,却活到100多岁。因此吸烟的危险不可能有多大。

    我认识一个人,他住在北京,他从不锁门,哪怕出门度假都不锁门,他家还从未失窃过。这座城市是安全的。这些话是想证明某种东西,但它们其实什么都证明不了。这么讲话的人就是犯了现成偏误。

    现成偏误是指:我们依据现成的例子来想象世界。外界现实中的一些事和东西不会因为我们更容易想到而出现得更频繁。有一些无声、无形的也不会因为我们没有关注而减少频率。

    建议:可以与自己想法不同的人合作,跟那些与你拥有截然不同经验的人合作。

    ————————————————————————————————————

    接下来再给大家讲一个关于错误因果关系的故事,在赫布里底群岛上,头发里面的虱子是很正常的事情,一旦这些虱子离开寄主,寄主就会生病、发烧。因此当地人为了驱走高烧,会故意将虱子放进病人的头发中。

    表面看来,这里的人们是正确的:一旦虱子重新定居在头发里,病人的情况就好转了。但实际虱子离开寄主,是因为虱子受不了发烧的体温。一旦寄主烧度减退,它们就重新回到寄主的身上。同样的问题是,家里书多的学生成绩好吗?某个牌子的香波让女明星的头发更浓密?

    结论:相互关系不等于因果关系。有时候两者间的因果恰恰相反,有时两者之间根本就没有因果关系。

    ————————————————————————————————————

    接下来我们看下什么是控制错觉:

    控制错觉:相信我们能够控制或影响某种客观上无法控制或影响的东西的倾向。

    (1965年试验发现)

    一位美国科学家将人们关在一间音响室里,不断提高音量,直到受试者表示拒绝。以此调查人们对噪音的疼痛承受程度。

    A、B音响室条件相同,只有一个区别是B音响室的墙上有个红色紧急按钮。结果得出:B音响室里的人们承受的噪音明显要大得多。但实际上那个红色按钮根本没有实际作用。错觉本身足够提高人们承受疼痛的极限。

    有一些大厦里也会有“安慰按钮”,如空调温度调节开关,有人觉得太热、另一些人觉得太冷。聪明的工程师会利用控制错觉,在每一层楼都安装一个假的温度调节按钮。这样来投诉的数量明显减少了。

    在生活中我们实际控制的很可能比我们认为的要少,因此可以将注意力集中于你真正能影响的少量的东西,坚定不移地只关注其中最重要的那些。

    总结:这些小故事引出我们在一些问题的思考上的偏误,然后指出其背后可能的原因,并且更进一步的指出该如何应对,来指导人们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但如作者所言,要想完全避免犯这些思维错误是非常难的,但我们可尽可能了解,作者给自己搜集和描述思维错误清单,定期检查重要决定,如果在后果影响较小的情形里,就回放弃理性地寻找最佳方案,而是听从自己的直觉。

    要允许发生错误,这样会生活得更轻松,只需要在关键时刻小心留神。

    无戒90天写作主题训练营

    爱吃桃的阿玉*整理,欢迎转发给你的朋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公众号转载请通过简信联系作者本人获得授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鱼堂主:整理的很全面,能量密度也大,加油

      本文标题:《清醒思考的艺术》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ywc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