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话题张亚伟提出:如何建立和维护信任关系?
背景:信任关系是如此重要,但是又如此脆弱。我们是不是可以拆解一下?给大家一点方法论。
白帽思考:客观、中立收集信息。
1.信任和信任关系的定义
信任,交际学名词,是相信对方是诚实、可信赖、正直的。
信任概念由于其抽象性和结构复杂性,在社会学、心理学、营销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不同的领域定义信任是不同的,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是达成共识的观点是:信任是涉及交易或交换关系的基础。心理学认为信任是人格特征和人际现象,个性不同信任程度也不同。营销学对信任的研究主要聚焦在交易活动中。管理学对信任的定义也不尽相同。
在社会科学中,信任被认为是一种依赖关系。值得信任的个人或团体意味着他们寻求实践政策,道德守则,法律和其先前的承诺。相互依赖表示双方之间存在着交换关系,无论交换内容为何,都表示双方至少有某种程度的利害相关,己方利益必须靠对方才能实现。
在心理学中,信任是一种稳定的信念,维系着社会共享价值和稳定,是个体对他人话语、承诺和声明可信赖的整体期望。
在实验心理学中,信任是向他人暴露自己弱点的行为在实验室环境中,信任是在博弈中作出合作性选择的行为。
在传播学中 信任是对他人知识、能力和善意的假设,认为对方是亲近自己的,不会伤害自己的利益。
在广告学中,信任存在于不确定的环境,是人与人之间或者人与组织之间通过积极预测对方的行为,依赖对方,信任彼此会按照约定行动的信念。
在管理学中,信任是说信任方放弃了对被信任方的监督和控制的能力,宁愿使自己暴露弱点处于具备风险的环境中,相信对方不会损害自己利益的信念。
在管理和教育领域中,对管理或者教育的对象给予期许和其能力的肯定,从而获得积极正向的结果,这效应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RobertRosenthal Effect)”或“期待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
心理学概念
人际信任的经验是由个人价值观、态度心情及情绪、个人魅力交互作用的结果,是一组心理活动的产物。
美国的心理学家Deutsch于1958年通过著名的囚徒困境实验将信任研究引入到心理学领域。
信任他人意味着必须承受易受对方行为伤害的风险,因此,承担易受伤害之风险的意愿亦是人际信任之核心。
在心理学中,信任是社会影响概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为影响或说服一个信任你的人是容易的。因此,这个概念已被广泛的应用于预测组织(例如:政府机构)的行为。然而,再次感受到诚实,能力和价值的相似性(value similarity, 稍微类似仁爱心)是必要的。若因为明显违反了其中的三个因素而丧失了信任,将很难修复信任。因此,建设信任与破坏信任有一个明确的对称性。(百度百科)
信任都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是社会动物,生活中离不了和他人打交道。因为信任的存在,我们可以用货币进行购物(信任对方给的货币是真币,物品或服务值得购买),签订合同(相信对方会按合同行动),如果没有信任,人际交往几乎不可能进行。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690191/answer/92295770
信任关系是PKI信任模型中的一个概念。当两个认证机构中的一方给对方的公钥或双方给对方的公钥颁发证书时,两者之间就建立了信任关系。(百度百科)
2.信任的基础
人和人之间信任的基础是背叛的代价很大!当存在利益纠葛的时候,信任是没有用的,而背叛的筹码才是你们信任的基础,比如黑道,为什么每个人牙风都那么紧,因为你一旦背叛组织,组织是会追杀你的,天涯海角,永不言弃。当然现实中,没有那么大的利益纠葛,为了一瓶可乐背叛你不值得,当然相互真诚。或者合作的利益远大于背叛的利益,所以合作是一个最优策略,也不会去背叛你。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690191/answer/41272153
3.有关信任的6个核心信念https://www.sohu.com/a/204250310_653525
4.信任关系的3原则:信守承诺、 明确期望、忠于不在场的人https://www.sohu.com/a/161115096_73759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