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样的种植不一样的感受
我当过真正的农民,记得那时农民劳动的情景,但感觉不到当一个农民的愉悦。
听到生产队长上工打铃的声音,毫无激情地机械地随村民慢腾腾地移动到指定的田地,锄地,施肥,打药,割麦,掰玉米……想不明白农活怎么那么多,棉花田地,全村妇女会战给高高的棉花树捉虫,玉米已经孕育玉米了棒子,不知谁发明了给玉米杆摘叶子的活儿,让社员们钻在玉米林里,忍受着高温,忍受着玉米叶子撕拉撕拉划到皮肤上的难受,要求从地面以上摘去玉米叶子到长玉米棒子的地方,一年到头,除非下雨下雪不用出工。可每个妇女劳动日只有七分,十分一个劳动日,一个劳动日年终结算一角八分,生产队分粮食,分棉花,分所有的东西都是按劳动多少决定,劳动公分少的,是分不上东西的,就是透支户,需要给生产队透支款的。所以,没有深切地体会到那时当农民的乐趣。
恢复高考以后,考学离开了农村,工作之余,竟然喜欢起了种植,喜欢农民所做的事儿。特别是心情不好的时候,只好侍弄侍弄我的花儿草儿,给它们送送土,浇浇水,施施肥,剪掉黄叶枯枝,看着它们的发芽抽枝开花,竟然会忘记时间。
一样的事儿,不一样的心情。那时是为了解决生活问题,做农活是不得已而为之,直接关系的口粮生计,但是由于年少还体会不到做农活的乐趣,也没有细细体味其中的趣味,有种无奈的不得不干活的被动使然。目前种植花草是喜好,是兴趣爱好的体现,纯粹属于精神方面的需要,可以说是修身养性,是主动而为之,没有逼迫,没有压力。因此说,喜好是有条件的,生活问题的解决,是其它喜好得以存在的前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