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拜访一位老友。她经营者一家绘本馆。期间有个妈妈说:我的孩子才一岁多,还没办法看书。“一岁可以看的呀,我家三个娃一出生就开始看了。”我忍不住脱口而出。
苏联巴浦洛夫有句名言“婴儿降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已经迟到两天了。”
而我认为,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亲子共读。投入最小,产出最高,是世界上唯一不会亏本的投资。所以我的三个孩子一出生就开始“阅读”的。
爱阅读的孩子真的很好带。

一、没有故事不能解决的养育问题。
健康问题。
一个是身体健康,一个是心理健康。身体方面,我家三个娃,除了老大曾经被同学意外踢掀脚趾指甲,他们都没因生病看过医生。书里有人体知识,有生病原理,孩子们都知道怎样才能让自己健康,做那些事情可以保护和锻炼自己。不用讲道理,不用逼迫,孩子们跳绳、轮滑、骑自行车,每天都要户外活动一两个小时。
印象中,三个娃从来没有撒泼打滚,哭闹不止,或者争宠不休的。那些身边小朋友出现的各种让人尴尬的问题,我们的记忆中好像都不曾发生过。当然这也有可能是老母亲健忘吧,我是真没记忆。
自理问题。
三个娃1岁左右自己吃饭,2岁多自己洗头洗澡,3岁自己擦屁股……他们三个都是教科书宝宝,样样符合本年龄段成长目标,是正常的娃。
学习问题。
老大的学习我们真的是有心无力。她大班上学期之前,已经通过阅读自然识字。没有幼小衔接进入一年级,那时弟弟妹妹不满一岁。我们有过短暂的焦虑崩溃,但很快就过去了。学习我们真的有心无力,她自己处理。我们自己是普通的爹妈,不敢要求孩子是牛蛙。她成绩基本中上,有时语文好点,比如这次期中考,据说年级第一。
我们都从书里找到自我调节和平衡的方法。大人不过分焦虑,孩子也学习如何面对挫折。
至于两个小家伙。阅读自然是每日日常。举个例子。今天我去幼儿园接园迟了。老师告诉我妹妹一直在看书,都没注意身边发生的事。老师给她拍了好几张照片。运动一个半小时后回家。我让他们去看电视,自己去做饭。结果没听到声音,一个在忙着剪纸,一个忙着看书,谁也没去看电视。好几次他们都忘了路上说好要看动画片的。

我依然坚定地让他们不上任何幼小衔接课去上小学。我并不担心他们成绩很差。因为老大就是这样,从六十几分到满分,这个过程要好好体验。
很多父母知道阅读的好处,但是他们太早把孩子从身边推开。认为阅读是孩子自己的事儿。他们都希望孩子早点识字,早点独立阅读,自理也早点解脱。其实这是不好的。
如果你看到《父母的语言》《为爱朗读》这样的书,你一定理解“亲子共读”的意义,也会做到先“亲子”后“共读”。我常说,如果孩子希望你读书给他听,无论他多大,你都要这样做。这说明你们的亲子关系非常好。亲子共读可以提升亲子关系!
即便孩子不再和父母共读一本书,父母也应该和孩子一起聊彼此看的书。孩子和书之间并没有什么天然的联系,父母就是这中间的桥。一起聊书,可以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可以引导孩子思考,也可以激发孩子的表达欲望。
我们家这种聊天大多数发生在餐桌上。老大说她半期考写得作文是介川龙之介《蛛丝》的读后感。这篇文章是前段时间她从《罗生门》里看到的。《罗生门》我们还没看过,就只有洗耳恭听的份儿了。
如果你有孩子,相信一定也会有许多亲子共读的美好回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