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听过某句话,于是以为就是这样理解;以前看过电视剧,于是以为某个人物就是这样。我们总是被"刻板印象"蒙蔽着。
一、什么是"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也叫“定型化效应”,是指个人受社会影响而对某些人或事持稳定不变的看法。
简单的说,就好像以前见过的人和事,给你灌了迷魂汤,阻碍着你接受新的事物。
二、我遇见过的"刻板印象"
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某次聊天,我突然冒出了一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刀叔直接打脸,说了句"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误导了很多人"。
我一直记到现在,我这人什么都不擅长,最擅长记仇。(开个玩笑)记仇归记仇,刀叔这么一说倒是刷新了我的认知。
刀叔如是说我一直以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是说给别人果实不如给拿果实的方法,却从未想过背后的缘由,也没想过还有别的理解。
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没有资源和方法,而时间宝贵,与其拿到方法还不如拿结果,因为学会了方法不会用=没学会。
而拿结果的途径之一是多看书。
⒉昨天看《西游记》原著,我发现了问题
小时候看过一些《西游记》电视剧,于是一直以为唐僧是文文弱弱充满善心的人,孙悟空嚣张跋扈,甚至有些无情无义。
昨天看原著,刚开始还觉得微信读书里其他人的评论,觉得他们"脑子太闲想太多",就是不相信唐僧像他们说的那样。
直到看到后面,才发现,唐僧确实不是以前那个"唐僧",他有着居高临下、轻信他人的一面,对孙悟空更是刁蛮不讲理。而孙悟空也并不是"无情无义"之人,三番五次护着唐僧,忠心耿耿。
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有句话是"看影视一定要看原著"。
其实除了外在接受方面的"刻板印象",也有来自内在的刻板印象。
比如一直觉得自己高中很努力,就沉迷在里面,走不出来,做什么事都不能踏实。(这不是以前的我)
三、怎么摆脱刻板印象
⒈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其实还要加上"多读书"。
对于外在事物,我们之所以经常陷入"以前"模式,是因为了解的太少,于是一接到新的理解,就迫不及待地接受,大脑也懒得再思考。
只有多听听不同人对同一件事的理解,多看书,才能更加全面客观理解。
图片来源网络⒉保持怀疑精神
我接触了更多人读了更多书之后,才发现很多人观点都不一样,甚至完全相背离。
每当这时,我会问为什么,也会存疑。等到接触更多之后,也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⒊主动学习和成长
对于内在的刻板印象,要多主动学习和成长。
人之所以会沉迷于过去的辉煌,很多时候是因为现在不够努力,所以想用过去来欺骗自己。
只有主动学习和成长,付出足够的努力,才能越来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