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0551133/9c4179a56f6348ab.jpg)
十四:以信念为基础(如何让学生归纳自己越来越坚定)
此文告诉了我们一些关于坚定信念的一些指导
收获:1、一个孩子需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实际上21天就可以养成
2、真正的教育是培养习惯,真正的学习,是养成学习的习惯,让学习成为生活方式。
十五:你的胸怀决定着教室的大小(教师如何关注窗外世界)
这是一篇说学校世界和社会的关系的文章,是开拓我们眼界,心胸的一篇好文。
朱老师在信的开头就说,三尺讲台,连着世界,小小教室关乎天下,教育,从来就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的胸怀有多大,他的教室就有多大,孩子们的世界就要多大。
我赞同朱老师的这个观点,教育不光是给孩子们知识,更是培养一种积极生活状态,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教育本身就是生活。
收获:这个话题是教师育名人的口头语了,朱教授把他纳入到自己的作品中是非常必要的,这是一个人的责任心、世界观的表现。
名家,需要的是海纳百川。
忽然想起前几天看的白岩松的《白说》不也是如此吗?刘小川的《品中华文人》不也是吗?所以真的要注意平时的积累。量变,质变。!
2021年我希望自己有新的作品,能看到专业的期刊上,或者再有机会向大家展示自己。
到这里第一辑的文章已经完了,读了两遍,很有收获,带着一颗学习的心态走进第二辑
![](https://img.haomeiwen.com/i20551133/f73b8ccd6a415da7.jpg)
第二辑借我一双好老师的慧眼
十六.根都应该扎入泥土里(如何做科研型的老师)
朱老师在这篇文章给老师们提供了关于做科研型教师的一些见解,举了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例子,但是细读全文我觉得值得我们吸收的经验是:
做任何事情,只要用心加坚持,即使成就不来伟大的人物,至少也可以成为精致的专家,把职业当做学问做,拿工作当成科研做,既有趣又有价值(这是他自己的切身感受)
作为一线教师,扎根在教室之中,找根在教育的田野养分里,扎根在经典书籍的灌溉中,坚持阅读与写作,一定能够成为一名科研型的教师。
十七 业余预言未来(如何让教育生活更充实)
这是很有意思的议题,业余预言未来,是在对一个对自己的业余生活,不知如何打发的年轻教师的指导,值得新入职或新换环境的教师阅读,朱老师说的很适用。
第一、就是充实自己的课堂,让自己的心真正静下来,阅读,储备知识,备学生。
第二、写作。能充实自己的教育生活帮助自己反省生活,创造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人生
第三、共同体的力量(内交、外也交)
十八、爱上阅读需要多管齐下(如何让学生爱上真正的阅读)
阅读,何谓真假,这篇文章从读者的来信和朱教授的回答让我又涨了不少知识,不功利的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但是现在的孩子有多少又不是在功利性的阅读呢,此文中分析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和应对措施,我是数学老师在这方面的尝试很少,以后会努力改进!
十九:我笔记我行(如何出一本书)渴望的一件事
这是一个比较高难度的动作,也是我非常渴望的一件事——出一本自己的书,我找到了朱老师给的指导:
第一步就是需要有一定的主题也就会规划好的选题,好选题就是老师们非常关心的问题,就是很多老师非常想知道, 非常希望分享你的思考和行动的主题,所以往往题目越少切口越少,案例越深刻,越能吸引编辑和读者。比如说怎么解决孩子不爱阅读。第一线老师,非常关注的问题,如你能就这些问题作比较深入的研究,有计划地梳理总结,整理出来,写成一本著作,当然可能有影响力
一个老师写一本书并不容易,但也不太难,关键是你的书能不能打动自己,你的书能不能感动别人,你的书不能再收到市场的检验后真正留下来。大量的阅读和勤奋的实践,丰富自己的而生活,增强生活的积淀,这样才能有真正的源头活水,同时,养成写作的习惯。不懈的努力会出一本自己的书。
努力!加油!
最后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自身条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个长远规划,主动培养最少一种良好的爱好。
朱教授说:一般来说,同一个职业的八个小小内生活都相差无几,八小时外的业余生活才预示着未来,真正的人生,往往是业余时间所界定的,时间厚爱珍惜她的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20551133/be84f5089550fa9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