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浅谈古代士之精神|由刘邦与田横五百士的故事引发的思考

浅谈古代士之精神|由刘邦与田横五百士的故事引发的思考

作者: 吴言不语零一二三 | 来源:发表于2023-07-15 10:04 被阅读0次

我们知道,古代有士农工商四个阶层,士这个阶层是从春秋时期开始慢慢崛起的,在春秋之前的话,政府相关官员基本都是贵族的世袭制。而普通的平民百姓基本没有什么机会。

士实际上是在春秋时期政权不再统一时,而各个诸侯贵族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开始养士,像著名的战国四君子,就会去一些招募一些能人志士。不管他的出生怎么样,贫富贵贱都无所谓,只要有一技之长,就能为我所用。这就吸引了很多立志于有远大抱负的人,去选择加入到这样的一个贵族的阶层里面去为他们所效劳,也培养了他们的忠心耿耿,所以士阶层给了很多平民机会,不少知名的文官就是从这里面发展起来的。像我们比较熟知的鬼谷子培养的学生苏秦、张仪、还有包括孙膑、庞涓,这些人在春秋战国时期,非常有谋略,甚至在左右的春秋战国的走势,比如苏秦的合纵,张仪的连横。就包括孔子,其实也算是从这个阶层里面出来的,他兜兜转转以培养仁德之士为己任,他培养的弟子里,子贡,可以理解为他是一位商人,但是他更多时候还是感觉像是一个士,所以他可以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一出手就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当然,孔子还是致力于把士这个阶层的精神再升格为我们熟知的君子。孔子在《论语·里仁》说到: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以议也。”

这句话就说的是,立志于道,但是你又觉得与那些穿得很烂的衣服、吃的又寒酸的人为伍觉得很羞耻,那么和这类士也没有什么好谈的。也就是说,在孔子看来,所谓的士,要立志于道德,就不应该追求所谓的那些荣华富贵,更应该去追求精神上的道德追求,所以孔子他更推崇的弟子,就是我们说的那个一箪食一瓢饮,不迁怒不贰过的颜回。在他心目中,颜回是他所有的弟子里面最优秀的。

说了这么多士,有这么一群士比较特殊,也是这次读书会奇哥分享给我们的故事:

田横是秦朝灭亡后异军突起的原战国时期齐国的王族田儋的堂弟,重新夺回了山东的地盘后,当刘邦消灭了其他群雄,田横作为齐国仅存的势力,本来都已经被刘邦的外交官郦食其说服准备投降,但没想到韩信言而无信依然进攻本来已经放下武器的齐军20 万人,大败齐军。田横非常愤怒,把郦食其给煮杀了,财局已定后,兜兜转转带着他的五百名士逃到了留守在一个孤岛上。

刘邦已经夺取齐国领土,转而去对付项羽去了。再后来已经基本统一全国后,回想起来还有个田横还在一个小岛上,听说田横备受人民爱戴,担心他将来可能成为威胁,于是发布诏令,称如果田横投降,就可以被封为王或侯;如果不投降,就派兵将岛上的人全部消灭。为了保护岛上五百人的生命,田横带着两个部下离开海岛,前往刘邦的都城。

然而,在离都城三十里的地方,田横选择自刎而死,留下遗嘱让他的两个部下拿着他的头去见刘邦,以表明他不愿屈服于投降的耻辱,并且保护了岛上五百人的生命。刘邦以王的礼仪安葬了田横,并封那两个部下为都尉。然而,在埋葬田横的过程中,这两个部下也选择在田横的墓穴中自杀。

刘邦派人去招降岛上的五百人,但当他们听说田横自刎身亡后,都选择跳海自杀,宁愿选择死亡而不屈服。

对于田横五百士的壮烈集体自我了断,在我看来它像个历史符号,给人带来的震撼和警醒作用。所以会在几千年之后还广为流传,包括山东即墨的田横祭海节,每年都会去纪念这些为了信念不屈服的英勇壮士,祈求平安。在当地人看来,田横的壮举不亚于屈原的跳江,这种宁死不屈的精神是非常伟大的,特别是在抗日战争的民族存亡之际,会尤其放大,就像画家徐悲鸿所绘的《田横五百士》,来激发当时官兵民众的斗志,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田横以及他的五百士用自己的牺牲定格了这种伟大精神,他们的魂归诞生了他们的价值。

假如田横没有走这条少有人走的路,而是像其他的诸侯(比如英布、彭越)一样依附与刘邦,也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他的猜疑,会觉得刘邦只是一种计谋,等见到他之后还是会置他于死地,与其遭受各种酷刑折磨,不如现在自刎还能更显得自己的不屈与高贵;还有种可能是,刘邦承诺了真给了他荣华富贵的生活,至于能安稳多久,这也不好说,因为包括像韩信这样曾经的功臣都有可能不被信任,那更别说像后来投降的彭越等,因为毕竟还是因为多疑而担心这些异姓家族有谋反的可能。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田横更多的还是基于他自己的尊严,基于对刘邦的不信任,基于他整个田氏家族的荣耀, 才选择了这条不归路。

我们知道,齐国最早是在西周时期,是开国功臣姜子牙封地,历经600多年后,在战国初年被辅佐丞相的田氏家族给取代为田齐,田氏家族在齐国拥有很高的声望。在秦国灭掉齐国之后,田氏家族也没有宁死不屈,秦国依然保留了田氏家族,让他们继续生活,以便利用他们的人脉和资源来巩固秦国的统治。这样田儋等曾经的王室贵族才保存了下来,这也是种活法,那么田横理论上来讲也可以沿用这种活法,说不定也还是有机会在他的后代中复国,但是他没有做这种选择,他的这种选择因为五百士跟他一起选择了为国捐躯,这个结果定格了这件事情的伟大意义。

司马迁专门为田横写了一个列传,他自己高度赞扬他,称他为至贤。而司马迁也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那么司马迁也是受了很多的屈辱,而且最终没有选择自杀,而是忍辱负重地把史记这篇恢弘巨制给写就下来。同样铸就了自己的伟大。

所以选择生死其实是个人的一种行为。就像有句话说的一样,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来去自如。相对于田横这五百壮士,他们选择了死,那么他们的死就要有所价值,他们的震撼故事一直是传送到了现在,因为很多人被他们这种为国捐躯的精神而感到了振奋,当我们面对同样的抉择的时候,应该做什么选择?

客观来看,这件事有很大的意义。所以在某些民族危急存亡的历史时刻可以把它当做一个符号去表达,以激励大家。当然在和平年代的话,我们就可能更加客观的去看待这件事情了,也会以一种更加珍惜生命、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心态去应对。生命只有一次,活着才能有无限可能,每一天都是馈赠,否极泰来,相信相信的力量。

相关文章

  • 美术作品赏析(二十二)

    61.分析徐悲鸿《田横五百士》 这幅《田横五百士》是徐悲鸿的成名大作。田横是秦末齐国旧王族,继田单之后为齐王。刘邦...

  • 田横五百士

    田横是齐国的贵族后人,趁秦末大乱,带领人复兴齐国。齐国在现在的山东省。 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后,担心田横叛乱,便派...

  • 田横五百士

    秦项之际,天下交兵。秦失其鹿,诸侯并起,天下共逐之。巨鹿之战,破釜沉舟,项羽立霸王之威。鸿门之宴,刘邦示弱,暂偷苟...

  • 田横,真乃英雄也!

    @田横五百士 初,横归彭越。项羽已灭,惧诛,与宾客五百余人亡入海。帝恐其为乱,使赦横罪。召之曰:“横来,大者王,小...

  • 田横岛小吟(原创图文)

    王炜 浩浩黄海水云间,田横义岛昭后人,齐王秉史两千载,忠节高洁五百仁,刘邦负憾田横士,古有诚信比昆仑。 ...

  • 扬浩然正气,树士之精神

    扬浩然正气,树士之精神 ——浅谈曹雪芹士精神的体现及传承 欧洲有骑士...

  • 七绝.田横五百士(新韵)

    欲兴旧土志难酬, 转战漂流到海丘。 此去何时能再聚, 头颅抛却不从刘。

  • 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品徐悲鸿名画《田横五百士》

    《田横五百士》是徐悲鸿的画作。此画作于1928至1930年间,取材于《史记·田儋列传》。在整篇传中,徐悲鸿选取了田...

  • 他义不受辱,宁死不降刘邦,500人为他自杀

    近代画家徐悲鸿的名画《田横五百壮士》,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但是田横这个人有谁了解呢?田横之死和刘邦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 俞月(四十五) 一个有瑕疵的女人

    俞月哭着往外走,田士中示意田士仪跟上,田士仪急忙就追了出来。 在胡同的一个拐角处,田士仪追上俞月,田士仪说:“月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谈古代士之精神|由刘邦与田横五百士的故事引发的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zbb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