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到老师布置这一周的作业,写自己最近看的一本书和一篇人物采访。我一看就一脸茫然,我不知道要写什么,如何下手,所以迟迟没有动笔。
今天又翻开最近在读的《宋词三百首》,好像来了灵感似的,心想:我最近不是在读这本书吗?把我读这本书的经过和感受写出来不就好了吗?
这本《宋词三百首》是1997年8月8日买的。本子不厚,只有160面。它放在书架上很久。这阵子闲来无事,还有一心想写作,想充实自己的语文知识,就拿出来。
这本书分成四个部分,第一是原序,第二是目录,第三是姓氏小传,也就是所有收录到这本书的词的作者的介绍。第四就是每一首词的内容,注释,还有词的简折。
以前读这本书是随意翻读,看到那读到那,对词的内容也是一知半解。词里不懂的字没有去查字典,作者的介绍,写作背景都没有去查资料。
当沉下心来,想实实在在学点东西时,我就决定从头开始读起,认认真真来读来背诵。
每一首词,首先对作者做了全方位的了解,一生的境况,写作动机都要查查。特别是词里出现不理解的地方,去查去了解。
如晏殊的《木兰花》中: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里面的“闻琴解佩”,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马上去查资料,原来闻琴指卓文君的故事,文君新寡,司马相如以琴心挑之,文君夜奔相如。“解佩”,江纪解佩以赠送郑交甫。这样我就多了解了这些内容。
当读到柳永的《竹马子》中:对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微收残暑。“雌霓”,虹双出,色鲜艳者为雄,色暗淡者为雌。雄曰虹,雌曰霓。
“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晓,素商时序。”中的“素商”,是指秋日。
“孤楼画角,又送斜阳去。”中“画角”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声音高亢,发号施令时常用。
这样我知道了很多我不懂的知识,积累了很多凄美的故事。
当了解词的背景,里面不懂的生字查好。就开始朗读,然后就背诵,默写。很多时候背了又忘记了,我就再背。然后又默写,直到能熟练背出来。
在这过程中,我了解很多有关的知识,拓展认识了很多名句。因为一个词语的出现,一查就知道这个词出自哪里,有什么相关连的典故。仿佛进入历史的长河,在历史的长河里找到了美,找到感人的故事。
每读一阙词,我就会感叹古代人她们记忆力很好。词的优美的词句是优美的,婉约的,柔软的。
每一句,每一阙我都认认真真写。太美了,精致,简练,优美。有时轻轻吟唱,心里就觉得很优美,因为心里会感到万分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