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不是不懂才问,而是把思考的能力还给人!
像我的导师一样,如今我也站在讲台,教人学教练。初学教练的人,“如何提问”是难点。
为什么呢?
成人失去了好奇心。
记得打第一份工,我和同事被单位派去昆明参加一个“全国旅游订货会”。会后由组委会安排,我们和一群全国星级酒店的经理们从昆明经大理到越南、缅甸旅游,这些经理们平均年龄 40 岁左右。我和同事是第一次出省,每到一个地方,就兴奋地跳下车,什么都好奇,什么都想问个明白。而这群经理们多数时间留在车里,要不就是走马观花匆匆看一下。这么美丽的山山水水,他们怎么无动于衷?
出于好奇心,我一个个问,一车将近 40 人,答案很相似:“我们走的地方多了,这样的风光不是没看过。”原来 40 岁,人就变这么麻木了,我那时感到后怕。“等我 40 岁,一定不要像他们一样!”我向自己许愿。现在我离 40 岁也不远了,当年的好奇心不知不觉在消失。要不是学了教练,找回了好奇心,我和那群经理们一样早麻木了。
好奇心在消失,而人偏偏又放不下自己仅有的那一点“知”,喜欢讲,来证明自己的“懂”。“不懂”才“问”嘛,所以很多人情愿“不懂”装“懂”,哪里还会不打自招地去“问”呢。
乔娜教练曾对我说,有一次上课,导师问了她一个问题。看似很简单,但是她确实不知道答案,于是如实回答“不知道”。没想到课后不少同学来找,问她怎么做到的。乔娜莫名其妙,“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还需要想怎么承认自己的“不知道”吗?
所以,学习提问,首先要“不怕”承认自己的“不懂”,“不怕”被人当作“不懂”。
“如果人家认为我不懂,就不会信我,又怎会听我说?”有学员问。
“‘懂’的标准是什么?”我问。
“能够给出问题的答案。”
“直接给你答案,和通过提问引导你自己找到答案,你会选择哪一个?”
“后者。不过,有时候实在想不出,希望别人给我答案。”
“如果一个人引导你自己找答案,你会不会觉得这个人‘不懂’?”
《镜在眼前的幸福》连载12“刚开始会,一旦意识到这些问题在启发我动脑筋,不是考我,就不会。”
我辅导的个案中,一开始几乎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我对大家说,只要会提问,很快就能突破这个阶段。教练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懂”,也不是为了不给答案。教练是为了人认识自己,提升思考能力,克服内外障碍,达成设定的目标。
想想看,如果父母从来不松手,孩子能学会走路吗?如果人不思考,总想别人给现成的答案,会是什么后果呢?所以,不要以为别人总是热衷于给你现成的答案,是好事。别忘了,你正在付出失去思考能力的代价。如果你是那个爱给孩子答案的父母,你就正在剥夺孩子的思考能力;如果你是那个爱给答案的上司,跟着你做事的员工是不幸的。
当然,如果不懂提问而东问西问,不是让人觉得越问越晕,就是令人觉得自己笨,激起人更多的抵触而不愿意继续听你说,不足为怪。
《镜在眼前的幸福》连载12教练的提问是有方向的,这幅图告诉我们提问的三大方向。
上推,就是启发人看目标、看未来,相当于教练地图的目标环节。
比如可以问:你想要的目标 / 结果是什么?你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想改变自己的是什么?为什么想?为什么现在想?这个结果对你的影响是什么?维持现状带来的后果是什么?你接受这样的后果吗?
向上提问的目的有三:一是让人清晰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要做什么?)二是这个目标对自己的重要性是什么?(为什么做?)三是这个目标的紧急程度有多少?(为什么现在做?)
这一步就像启动发动机一样,能把人点燃而自动自发。人如果做事没有积极性,依赖外在的激励,别人推一下才动一下,或者总是拖延,就是这一步没做到位。
“我有一个朋友不会说话,我劝他多社交,多说就越说越好。我也
极力拉他去一些社交场合,但每次他都临阵脱逃。这是不是属于您说的动力不足呢?”有学员问。
“不会说话,对你这位朋友的影响是什么呢?”
“多啦,”学员说,“现在女朋友还没谈成;工作上他的专业能力很强,但因为这一点,每次晋升都轮不到他。”
《镜在眼前的幸福》连载12“不会说话,你的朋友自己想克服这一点吗?”我问。
“当然想,他很苦恼。”
“苦恼解决问题了吗?”
“没有。”
“想解决问题,又没有行动,阻碍朋友的是什么呢?”
“怕说错话。”
“说错话又如何?”
“被人笑话。”
“‘被人笑话’,和‘女朋友谈不成,职场没有晋升’,哪一个后
果更容易承受?”
“对啦,”学员说,“我只顾给他出主意要他多社交,却没有引导他看到继续这样下去的后果,难怪他没有行动力呢。”向上提问,最重要却常被忽略,我向大家解释说。因为人习惯于思考“做什么”、“怎么做”,忙于“做”个不停,很少问“为什么做”。“为什么做”才是人做事背后真正的动机,也是动力所在。想想看,当你觉得一件事对你非常重要,不马上行动后果不堪设想,你还会拖延吗?
教练的第二个提问方向是向下提问(下切),通过问一些更具体的问题,掌握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比如,不会说话的恐惧是“怕说错话”,这里有很多的信息是不明确的。
“你的朋友‘怕说错话’,是指所有的场合吗?”我继续问这位学员。
“不是,只在有陌生人的场合。他和我们这些朋友在一起时,挺会讲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
“他可能觉得朋友之间熟,讲错话没关系;而陌生人前说错话,人家会对自己有看法。”
“人家有看法,又如何?”
“我不知道。如果是我,我会觉得不被认同。”
“不被认同,又如何?”
“不舒服,有挫败感,然后开始自我怀疑。”
“这是你的感受,还是朋友的?”
“我的。”
“朋友是不是也这么想?”
“差不多,我想。”
“ 这是你的猜想,只有问他本人,才能知道真相。”我说,“真相大白之时,问题自现。就好比一起谋杀案,侦探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还原真相,找出凶手。不了解真相,再多的方法都是治表不治里。”
如果这位朋友“怕说错话”背后的真相是“怕得不到认同”,我对大家说,就需要引导他看到,“自我的认同”、“自信心”一旦建立在别人的认同之上,他就等于放弃了自主权,而成为了别人的奴隶。因为别人的认同是反复无常的,既容易得到也容易失去。道理容易明白,不过,由“需要人的认同”转向“内在自我的重建”,需要时间。
因为这位朋友不在现场,我们无从得知真相。但是由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不论做什么事,其实都有内在和外在的因素(障碍),内外相互影响。比如“不会说话”外在的因素可能是“缺乏沟通的技巧,不会察颜观色,缺乏锻炼”,内在的因素可能是“怕说错被人笑话,得罪人,不被人接纳、认可,不受欢迎”等等。人有可能受阻于内外或单方面的因素。通常情况下,内在的因素容易被忽略。很多人学了一大堆沟通技巧,还是不会和人沟通,问题就在于没有克服内在的障碍。
所以,只有找到问题的真相,我们才能对症下药。如果是内在因素,往往是一些限制性思想所致。找出限制性思想,质疑它的真实性,很容易不攻自破。内在障碍的破除,为人打开了可能性之门。
这牵涉到教练的第三个提问方向,就是水平方向的提问(横推),主要是为了启发人思考身边的资源,发现更多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没有必要闭门造车,重新发明轮子。比如可以把自己和身边的朋友、同事、上司,或者自己尊敬的人,过去类似的成功经验举一反三拿来用。
“你的朋友已经试过什么方法 ?” 我又问这位学员。
“什么都没试。”
“你有没有‘怕说错话’而不敢说话的经历?”
“有。”
“你是如何克服的呢?”
“我的老板各种场合,说话恰到好处。我观察他怎么做,记下他是怎么说的,然后模仿他。”
“一开始不一定模仿得好,你不怕‘说错被人笑话’吗?”
《镜在眼前的幸福》连载12“怕还会有,不过谁没有说错话的时候呢?先在熟悉的小场合练,可以有陌生人,但不要一下子太多。还有提前准备也很重要。”
“你认识的其他朋友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呢?”
“我同事。”
“他是如何克服的呢?”
……
“之前有和朋友分享过你、同事还有其他人类似的成功经验吗?”我问。
“有,但不具体。我没有总结过自己的经验,直到您问,我才想到了很多细节事项。”
“怎么帮这个朋友,我现在有眉目了。”学员说,“按这三个方向提问,我还需要遵循教练地图的四大步骤吗?”
“你认为呢?”
“我认为需要,不过,还想老师确认一下。”
“为什么你认为需要遵循?”
“教练地图是大步骤,是一个完整的教练过程,而三种提问方向有可能交织在各个步骤。”
“是的,”我说,“这些都是一个指引,不要把自己框死。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规则为人而服务,所以因人因事灵活运用。”
说,总是比做容易;要求别人,也比要求自己简单,我想。言所行,行所言,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台上,有时我还会害怕被学员问倒,还会害怕在学员面前承认自己的“不懂”,也会不喜欢被人当作“不懂”。但有一天,那个内在的我强大后,我会做到像乔娜教练那样坦然地承认自己的不知道,我相信。(本文首发于www.wrencoaching.com,版权归任卫红所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