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从深圳回到了福州,继续在研发岗位奋斗。搬家整理杂物的时候,看到曾经为了实践“番茄工作法”买的一个30分钟沙漏。那次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坚持了几天,然后就无疾而终了。哪里跌倒就哪里爬起来,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是很适合培养一个新习惯的,于是不知不觉中已坚持“番茄工作法”一个多月了。
番茄工作法的规则很简单,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一个番茄),每4个番茄休息15分钟。其科学依据是,工作时大脑处于专注思考模式,休息时大脑处于发散思考模式。对一个主题不断交替的使用“专注/发散”思考,能最大限度挖掘思维通路,以便得到最优解。
简单的规则,加之有科学理论做背书,应该有很多人在实践吧?错,网络上虽然有很多番茄工作法的布道者,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很少见到实践者。不管多么简单正确的理论,要落地实践,就必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实际问题。
例如,这25分钟的工作周期是不是太短了点?有时啃呲啃呲编码正爽,番茄闹钟响了,该休息了。WTF,非但没提高工作效率,还时不时打断我的思路。干脆不休息了,继续啃呲啃呲编码。“高效”的工作状态,一直持续到了下班。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下班后,基本是无精打采,甚至之后几天的状态都很低迷。因为过度的沉浸在高效工作的“心流”状态,会非常快速的消耗掉你的精力储备。如果你一整天都在压榨自己的精力储备,那可能需要休息好几天才能恢复。短暂的休息,不仅可以切换思考模式,还可以恢复一些精力。离开座位走动走动,打点水喝或者上个洗手间,重新回到座位上你会发现精神好很多。即使到下班后,精神状态也比不间断工作一整天要好很多。
如何科学的保持高效工作状态番茄时间的计时工具也是个问题。我以前用的是沙漏,优点是安静,看到沙漏漏完就说明该休息了。沙漏的缺点和优点一样,因为安静无声,如果我不去关注它可能早就超时工作很长时间了。最近发现,手机都会内置的计时器工具就很适合用来番茄计时。选一个短促悦耳的提醒音,音量调小一些,就能起到很好的提醒作用。
持续的番茄实践,让我开始理解番茄工作法简单规则背后所蕴含的力量。充足的精力储备是高效工作的基础,番茄工作法用“工作-休息”交替有效的延缓了精力消耗,让高效的工作状态得以持续。想要科学的保持高效工作状态,你应该试试番茄工作法。
参考
[1] 为什么番茄工作法对你没有效果
[2]《精力管理》,吉姆·洛尔著
[3]《番茄工作法图解》,诺特伯格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