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

作者: Yu红樱 | 来源:发表于2022-06-28 23:04 被阅读0次

今天仍旧5:30闹铃,按时起床。

洗漱收拾停当,准备乘地铁出发。

打开手机,显示南京有一地区进入中风险等级。心里莫名地慌张起来。

定下神,翻看手机,好险!风险不在我们区域,庆幸我们挺守规矩,这几天宅家没敢乱跑。

改变主意,不能乘地铁,人多情况复杂,风险大,改乘出租车。

出租车有出行轨迹记载、时间段、乘坐人员情况。相对而言 ,我个人认为比较容易追寻踪迹。

远处紫金山在大雨过后,墨绿翠绿和嫩绿,深浅不一的绿色,郁郁葱葱。挺拔高耸的松柏,参差错落,层层叠叠的树木草丛,像厚重的屏障拱卫着金陵福地。

中山东路依然堵的厉害,离军总医院老远就得下车步行。

大医院真的太大,如果挂个专家号,那得25天后,在此之前,还要网上预约初诊。即便初诊,半天队伍得排百十号人,所谓“排队两小时,看病5分钟。”没办法优质医疗资源“稀缺”是不争的事实。

先生缴费拿号抽血验尿B超,幸好之前做了逐项准备工作。

人工挂号缴费窗口,有一中年男子,囔囔着向咨询台的护士姐姐解释:“我昨天在网上预约好了一个号,后来手机放口袋不小心触屏了,无巧不巧取消了号,后来打了20多个电话,没人接,今天特地赶过来看看能不能恢复这个号………”男子激动着急涨红了脸不停的解释,一脸的诚恳。

小姐姐周围围了好多人,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女孩显然声音嘶哑,还维持友好稳定的状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们,耐心回应……

我仿佛看到了我女儿在一天做完多台手术后,疲惫地坐靠在墙角小憩。

女儿常常劝告我们:身体健康就是对儿女工作的最大支持。

她有时告诉我,今天又夜班,虽然她已习以为常,但是我还是舍不得心疼不已。

有时,我常常在想:

人为什么在生病的时候,才知道健康的重要?

人为什么身陷囹圄才知道自由的可贵?

人只为什么在失去时才知道拥有是多么的幸福?

…………

所以,我在想人们为什么不做一个事先“诸葛亮呢?也包括我。

医院出来,我突然脑回路畅通,赶紧做核酸。不然明天回家下不了高速。医院外的路上核酸检测队伍排到近千米。

一声叹息!慢慢蠕动吧!

回来路上,出租车司机抱怨地叨叨:“唉,我就知道疫情还是要来的,肯定的!师傅无奈地嗒吧着嘴巴。

我好奇地问师傅何以见得?

师傅一边开一边自以为是地说:“我们干这一行就晓得疫情还是要来的!”师傅肯定性又重复了一遍。“那些烧烤摊、大排档、龙虾馆……大人小孩,人多还不戴口罩,环境差、人员杂、垃圾乱扔、脏手乱摸乱擦,不反弹才怪呢!”

这些人不自觉啊!师傅愤愤不平又无可奈何的叹口气。

师傅说的太对了,我佩服师傅的见解和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我在想,要是人人都能自觉行动,爱小家,顾大家,那么整个社会有多美好。

因为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你做好了自己,惠及的不仅仅是你自己,是你的家庭、他的家庭,我们共同的家庭———地球村。

人人应该特别关心自己的健康。医院是治疗疾病,是救死扶伤,不是救命。真正大病重病是救不了命的。

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治未病”就针对以上三个状态,具有以下作用。一是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指未患病之前先预防,避免疾病的发生,这是医学的最高目标,是健康未病态的治疗原则,也是高明医生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

身体发肤五体之病可“治未病”。若神志心理疾病则应早醒悟勤修炼多提升。则不惑也。

文:馨莲

图:来源网络(表示感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zdz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