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对“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阅读与思考!

我对“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阅读与思考!

作者: 小奇侠 | 来源:发表于2019-07-28 23:13 被阅读0次

    柯维博士认为一个人的成长要经历3个阶段:分别是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也称之为为“成熟模式图”

    3个阶段

    依赖期——以‘你’为核心,你照顾我;你得为我的得失成败负责。

    独立期——以‘我’为核心,我可以做到;我可以负责;我可以靠自己;我有权选择。

    互赖期——以‘我们’为核心,我们可以做到;我们可以合作;我们可以融合彼此的智慧和能力,共创前程。

    3个阶段与7个习惯的对应

    从依赖区到独立区 需要三个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实现个人领域的成功。

    从独立区到互赖区 需要三个习惯,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实现公众领域的成功。

    第七个习惯是不断更新,不断学习,以适应新的未来。这七个习惯贯穿一个人从依赖期到独立区,再到互赖期,从个人的成功走向公众领域的成功。

    按这个说法,一个人要真正的成长,要拥有成熟的心智,就不得培养自己这七个习惯了,那么这七个习惯具体的内涵是什么?我们又怎么培养这7个习惯呢?让在下为诸位看官好好梳理一下吧!

    习惯一:积极主动

    什么是积极主动?

    就是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以及在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部环境来下决定。主动积极的人是改变的催生者,他们扬弃被动受害者角色,不怨怼别人,发挥了人类四项独特的禀赋——自觉、良知、想象力和自主意志,同时以由内而外的方式来创造改变,积极面对一切。

    如何积极主动?

    1.弄清楚你的关注和影响圈子

    想象一个圈子,在那个圈子里,你把所有的担忧都放在一起:你的健康,工作前景,家庭,财务等等,这是你的关注圈。在关注圈内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则超出个人能力范围,就像你不能影响天气,你不能影响你的运气,我们把可以掌控的圈成一个较小的“影响圈”。

    当我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时,我们的能量是处于一个积极的状态,这样便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一味把自己当作受害者,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错误的焦点产生了消极能量,再加上对力所能及之事的忽略,就造成了影响圈日益缩小。

    所以,当我们的焦点在关注圈,就等于是允许自己受制于外界条件,自然就不会主动采取必要措施来推动积极变化。

    2.注意你说的话

    你的语言是否有被动或主动的短语。你如何说话影响着你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果您的大多数语言都是被动的,那么您可能会更具消极性的。如果它是主动的,你会更积极主动。每当您发现自己使用以下其中一个消极性的短语时“①我无能为力;②这就是我的方式;③他让我很生气;④他们不会允许这样做;④我必须这样做;⑤我不能;⑥我必须;⑦要是.....请使用主动短语替换它,比如,①让我们来看看我们的替代方案;②我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③我控制着我对此的反应;④我选择;⑤我更喜欢;⑥我会。

    3.采取行动(无论事情多小)

    当你采取行动时,你将开始向自己展示你可以对世界产生影响,从而启动一个良性循环的积极性。看看你的影响圈。你可以采取什么行动来推动其中一个项目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你的行为不一定要大,先从小事做起。

    4.做出承诺

    影响圈的核心就是做出承诺与信守诺言的能力。积极主动的本质和最清晰的表现就是对自己或别人有所承诺,然后从不食言。

    习惯二:以终为始

    什么是以终为始?

    此书的定义是:以你的人生目标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你希望在盖棺定论时获得的评价,才是你心目中真正渴望的成功。

    但是我认为可以泛指“以你的最终目标(不一定是人生的终极目标)作为想问题定计划的开始”以终为始说明在做重要的事情之前,要明确你的目的,并围绕这个目的或结果来行动。

    如何做到以终为始?

    1、专注自己影响圈的核心区

    核心区包含以下四个方面:①安全感”:代表价值观、认同、情感的归属、自尊自重与拥有个人的基本能力;②人生方向:是“地图”和内心的准绳,人类以此为解释外界事物的理据以及决策与行为的原则和内在标准;③智慧:是人类对生命的认知、对平衡的感知和对事物间联系的理解,包括判断力、洞察力和理解力,是这些能力的统一体;④力量:则指采取行动、达成目标的能力,它是做出抉择的关键性力量,也包括培育更有效的习惯以替代顽固旧习的能力。它们相辅相成——安全感与明确的人生方向可以带来真正的智慧,智慧则能激发力量。若四者全面均衡,且协调发展,便能培养高尚的人格、平和的性格与完美的个体。

    2、以原则为中心,优先考虑生活中的角色,并定义每个角色的目的

    每个人都有生活中心,有的人以工作为中心,有的人以家庭为中心,有的人以宗教为中心,有的人以享乐为中心。可能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是以不同的内容为中心。理想的状态应该建立明确的生活中心,这样我们才能产生高度的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和力量。原则是恒久不变的真理,它不会怂恿你投机取巧,不劳而获。所以以原则为中心的生活才能让你的人生更积极,更和谐。桥水公司的创始人瑞达利欧在《原则》这本书里提到,一个人只有在工作和生活中坚持自己的原则,才能让自己的生命更精彩。我想正因为瑞达利欧坚持以原则作为自己工作和生活的重心,才成为了世界上伟大的投资家。

    习惯二:要事第一

    什么是要事第一?

    要事就是对你目前最重要的、且有“价值”的事情;要事第一就是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对你最重要的且有“价值”的事情之中,并努力做到极

    如何做到要事第一?

    1.艾森豪威尔法则

    美国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为了应付纷繁的事务,并且争取迅速处理而不贻误,他发明了著名的“十”字法则,也被称之为“十”字时间计划。画一个“十”字,分成四个象限,分别是重要紧急的,重要不紧急的,不重要紧急的,不重要不紧急的,把自己要做的事都放进去,然后先做紧急重要那一象限中的事,以此类推。“艾森豪威尔法则”又叫要事第一法则,这是时间管理领域最重要的法则。① 重要紧急:需要尽快处理,最优先;② 重要不紧急:可暂缓,但要加以足够的重视,最应该偏重做的事;③ 不重要紧急:可考虑是否安排他人④ 不重要不紧急:可考虑是否不做、委派他人、或推迟。

    2.时间管理方法六标准

    让“要事第一”成为生活中心的有效工具必须满足以下六个重要标准:

    和谐一致:个人的理想与使命、角色与目标、工作重点与计划、欲望与自制之间,应和谐一致。

    平衡功能:管理方法应有助于生活平衡发展,提醒我们扮演不同的角色,以免忽略了健康、家庭、个人发展等重要的人生层面。

    围绕中心:理想的管理方法会鼓励并协助你,着重于虽不紧急却极重要的事。

    以人为本:个人管理的重点在人,不在事。行事固然要讲求效率,但以原则为中心的人更重视人际关系的得失。

    灵活变通:管理方法并非一成不变,视个人作风与需要而调整。

    便于携带:管理工具必须便于携带,随时可供参考修正。

    3、自我管理四步骤

    以“要事第一”为中心的日程安排需要以下四项关键步骤:

    确认角色:第一步就是要写出你自己的关键角色。

    选择目标:第二步就是思考下一个周计划中每一任务栏下你最想做的一两件要事,作为你选定的目标。

    安排进度:第三步是为每一项目标安排具体的实施时间。确认角色并制定目标后,你就可以把每项任务分配到一个星期中某个具体的日子去做了。或者将它列为一项重要活动,或者列为一个特别约会。

    付诸实践:第三个习惯重在身体力行。就仿佛程序设计员设计出程序后,计算机必须加以执行。

    习惯四:双赢思维

    什么是双赢思维?

    双赢并不是简单地1+1>2,它需要双方都从中努力;既要顾及他人利益,以维持合作关系,同时也需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轻易退缩,双方需要进行真诚的沟通、理智且适度的后退,以达成的确令彼此都满意的成果。 双赢不是什么技巧,而是人际交往的哲学,双赢的原则是所有人际交往的基础,包括双赢品格、双赢关系和双赢协议。双赢品德”是基础,接着建立起“双赢关系”,由此衍生出“双赢协议”,需要“双赢体系”作为培育环境,通过双赢的“双赢过程”来完成。双赢并非性格魅力的技巧,而是人类交往的一种模式。双赢来自诚信、成熟和知足的人格,是高度互信的结果;它体现在能有效阐明并管理人们的期望和成就的协议中;在起支持作用的双赢体系里蓬勃生长;经由必要的双赢过程来实现。

    如何做到双赢思维?

    1.双赢品德

    双赢品德”是基础,接着建立起“双赢关系”,由此衍生出“双赢协议”,需要“双赢体系”作为培育环境,通过双赢的“双赢过程”来完成。形成双赢思维的一个重要方式便是,培养双赢品德。双赢品德有以下3个基本特征:① 诚信:意即自己的价值观。如果我们不了解“赢”的真正含义及其与我们内心价值观的一致性,那么就不可能做到“赢”。没有了诚信的基础,双赢不过是一种无效的表面功夫。② 成熟:这是敢作敢为和善解人意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成熟就是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信念的同时,又能体谅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的能力。下图为不同人际观的成熟度:敢作敢为和善解人意是双赢的必备条件,期间的平衡点,就是成熟的标志,这是双赢的基础。③ 知足:即相信资源充足,人人有份。富足的心态源自厚实的个人价值观与安全感。

    2.双赢关系

    以双赢品德为基础,我们才能建立和维护双赢关系。双赢的精髓就是信用,即情感账户。没有信用,我们就无法开诚布公,彼此学习,互相交流和发挥创造性。但是如果情感账户储蓄充足,信用就不再是问题,已有的投入让我们相知相敬,我们可以全神贯注于问题本身,而不是性格或者立场。因为我们彼此信任,所以才能坦诚相待,不管看法是否一致。不论哪一方阐述什么样的观点,另一方都会洗耳恭听,力求知己知彼后共同寻找第三条道路,这种协作的解决办法让彼此都受益。

    3.双赢协议

    没有双赢人格和双赢关系作为后盾,书面协议就形同虚设。只有真诚的感情投资,才能帮助实现双赢。关系确立之后,就需要有协议来说明双赢的定义和方向,这种协议有时被称为“绩效协议”或“合作协议”,它让纵向交往转为水平交往,从属关系转为合作关系,上级监督转为自我监督。在双赢协议中,对以下五要素应该有明确的规定:①预期结果:确认目标和时限。②指导方针:确认实现目标的原则、方针和行为限度。③可用资源:包括人力、财力、技术或者组织资源。④任务考核:建立业绩评估标准和时间。⑤奖惩制度:根据任务考核确定奖惩的意义。这五个要素赋予双赢协议重要意义,对此的理解和认可使人们在衡量自己业绩的时候有据可依。

    习惯五:知彼解己

    什么是知彼解己?

    知彼解己就是先理解他人,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问题,理解对方,并且用对方的思路,和他沟通,使自己的表达被理解。

    如何知彼解己呢?

    1.有效沟通

    正确的沟通方式也就是移情聆听,移情聆听的本质不是要你赞同对方,而是要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地理解对方。移情倾听要全感官投入。据专家估计,人际沟通仅有10%通过语言来进行,30%取决于语调与声音,其余60%则得靠肢体语言。所以在移情倾听的过程中,不仅要耳到,还要眼到、心到;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体会。

    移情聆听至少包括四个阶段:①第一阶段是复述语句,这至少能使人专心聆听。②第二阶段加入解释,完全用自己的词句表达,但仍用左脑的逻辑思考去理解。③第三阶段渗入个人的感觉,右脑发挥作用。此时听者所注意的已不止于言语,开始体会对方的心情。④第四阶段是既加以解释,又带有感情,左右脑并用。⑤运用第四阶段的方式沟通,不仅能了解对方,更能帮助对方认清自己,勇于表达。

    2.适时扮演知音

    心情不好的时候,最需要善解人意的好听众,如果你能适时扮演这种角色,真心诚意为对方着想,不存私心。一定能够感动对方。

    3.善用表达技巧

    在理解别人思路和担忧的前提下,清晰具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信度会大大增加。当我们真正做到深入了解彼此的时候,就打开了通向创造性解决方案和第三条道路的大门。我们之间的分歧不再是交流和进步的障碍,而是通往协同效应的阶梯。

    习惯六:统合综效

    什么是统合综效是?

    就是通过创造性合作,找到“1+1>3”的方案,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统合综效谈的是创造第三种选择,即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创造第三种更好的办法。统合综效的精髓是尊重差异。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实践统合综效的人际关系和团队会扬弃敌对的态度(1+1=0.5),不以妥协为目标(1+1=1.5),也不仅仅止于合作(1+1=2),他们要的是创造式的合作(1+1〉2)。

    如何做到统合综效?

    第一、尊重差异,感激多样性。

    不要追求投影,也就是观点、价值观的一致。相反,你应该尊重观点的差异,感激团队的多样性。

    第二、从报仇、到妥协、到合作。

    报仇是“我宁愿伤也要让你死或我宁愿死也要让你伤”,效果是1+1=0.5;妥协是“好吧好吧,我们各让一步”,总比没有好,效果是1+1=1.5;合作是我帮你,你也帮我,效果是1+1=2。通常来说,沟通可以简单地分为3种形式:① 低层次的沟通(互相提防),源自低度信任,其特点是人与人之间互相提防,步步为营,经常借助法律说话,为情况恶化作打算,其结果只能是赢/输或者输/赢;②② 中间层次的沟通(互相尊重),此层次是互相尊重式的,他们可以理性地理解别人,却无法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真正理解他们的模式和设想。这种沟通层次在独立的,甚至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中尚有立足之地,但并不具备创造性,属于彼此妥协。③统合综效,它的基本心态是:如果一位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必定有我尚未体会的奥妙,值得加以了解;有人不同意你的观点的时候即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创造第三种更好的办法。

    第三,共享目标,创造性合作。

    从合作,到创造性合作的秘诀是:找到共享的目标。瞎子看不见路,瘸子走不了路,两人都寸步难行。两人若以走路为共享的目标,瞎子把瘸子背起来,用瘸子的眼睛,指挥瞎子的腿,就可以走路,甚至去更多地方。

    习惯七:不断更新

    什么是不断更新?

    “不断更新”谈的是,如何在四个生活基本面(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中,不断更新自己。这个习惯提升了其他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服务于其他6个习惯

    如何做到不断更新?

    第一、身体层面

    通过正常适量的营养、运动、休息及压力管理来维持生理健康。锻炼自己的耐力、韧性和力量。

    想要在商业、管理、个人方面做得更优秀,你必须有非常充沛的体力。最底层的工作者靠体力,中高级管理者靠智力,但最顶级的企业家,又回过头来靠体力。

    第二、精神方面

    通过阅读启发性书籍,欣赏优秀的文学或音乐作品、与大自然相处、思考与独处

    强大的精神力量,也是需要不断训练的。近年兴趣的戈壁徒步挑战赛就是训练人的精神,快乐是奖赏,痛苦是成长。比如,近年兴起的隔壁徒步行进百余里,就是训练人的精神,经过这样的精神训练,你几乎可以面对任何商业世界的挑战。

    第三、心智层面

    不断学习知识,靠阅读、写作、参加课程等身体力行的方式使用智力

    多读书,可以试着至少每季度读一本书,然后每月读一本,然后每周读一本

    多写作,试着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写作,可以帮你把囫囵吞枣吃下去的知识,消化吸收。

    第四、社会情感层面

    围绕着人际领导、移情交流和创造性合作的原则。通过持续增加情感投资来更新。社会关系、情感连接需要不断积累,持续关注。人脉是怎么建立的?--给予价值。如果不能用价值浇灌人脉,那就只能用人品抵押。抵押到最后还不起了,你还想借,就会破产。持续的给予价值。这是更新、积累人脉的唯一方法。给予,减去索取,等于人脉;付出,减去回报,等于胸怀。

    人生的四个层面戚戚相关:身体健全有助于心智发展,精神提升有益于人际关系的完满。因此,平衡才能产生最佳的整体效果。

    参考资料

    1.《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美】史蒂芬·柯维  中国青年出版社

    2.思维模型:七个习惯模型——高效能人士秘密,简书作者:模型思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对“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阅读与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zem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