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杨主任让写一篇文章,说是往上面推选,我真不愿意写,但她非常坚持,所以,有了下面这段文字。
郭同志,男,某年月日出生,龙山街道新华社区人,他是一名教师,虽已年过五旬,但仍拥有一颗火热的心肠,积极主动参与志愿服务,帮助社区做了大量的工作,成为社区工作不可缺少的助手。
郭同志自加入志愿服务以来,任劳任怨,不计日月,只要能为社区服务,他都会走在最前面。在这几年的时间里,社区工作比较繁忙,人员又少,更使得社区工作忙上加忙,比如创建全国文明卫生城市、令人意外的三年抗击疫情以及社区的其它工作。这里,就以下三点谈谈郭同志对社区工作的积极配合与支持。
第一 ,在社区组织的一些活动里,尤其是读书活动,因郭同志是一名教师,他又非常喜欢读书,社区经常利用节日、周末或寒暑假,搞读书活动,组织青少年学生和家长参加,郭同志在接到社区的通知后,总会在第一时间到场,不辞辛苦。尤其是2021年,市里有一个赠书活动仪式,在社区书屋举行,有市里和街道的领导,还有许多群众,以及青少年学生参加,郭同志在赠书仪式上作了发言,发出要“多读书读好书 打造书香社区”的倡议,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第二,为创建全国文明卫生城市,我市从上到下,万众一心,全体动员,从点点滴滴做起,不放过一个哪怕微小的细节,或者不起眼的角落。
首先是动员,郭同志利用小区微信群,根据社区的安排,定期不定期发布信息,他首先把工作做在最前面,有时,需要到居民家里进行宣传,做思想工作,他顶着或炎热酷暑,或寒冷冰雪,还得忍受着别人的不理解,甚至是拒绝开门,但郭同志从未把这些放在心上,始终抱着一颗火热的心,坚信心诚则灵,只要是为百姓谋幸福,再苦再难的事,他也要坚持到底,在他的努力下,所有的工作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
其次是积极参与,只要是社区跟他联系,他没有一次推脱过,总是积极配合,走在最前面。据说,他家里有九十岁的老母亲,并且身体还不好,可从未听他说过,我们还是通过别人才知道的。我们社区也曾了解到郭同志在学校的表现,他是那种只知静下来工作,从不向单位向他人提条件提要求的人,在几十年的工作中,他几乎没有请过假,跟同事相处的很好。
社区工作人员少,有时任务又非常多,连周末都没有,郭同志经常在星期天来到社区,只要看到社区有人在加班,他就会主动询问,有没有需要他做的事情,社区的所有工作人员都知道,他已成为社区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帮手。
志愿服务者首先要有一颗爱心,一颗公益之心,如果只是偶尔一次,或许还体现不出什么,但如果是几十次,甚至是一天又一天,接连不断,再加以天气或冷或热,又没有报酬,谁如果能坚持到最后,这就是非常不易的了。
人要经历事情,也是在做事时被别人所认可,一个人,不能只听他怎么说,还要看他怎么做,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为他人付出的精神,就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就是一个值得别人学习的人,哪怕他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人。
第三,在抗击新冠疫情整三年的时间里,郭同志始终与社区工作人员在一起,尤其是全民做核酸,需要的人手多,起初,是在假期,在校大学生成为一支主要力量,但随着时间推移,做核酸成为一个持续时间长,又不可麻痹大意的艰巨任务,而学生一开学,在招募志愿者上,就成为一个难题,可郭同志,自从全民做核酸那天起,一直到最后结束,他从未中断一天。
社区的核酸点共有四个,剧院点是社区郝庆云同志负责的,郭同志也在那里,听庆云讲,他一天都没有缺过岗,并且每天还去的很早;这个点做核酸的人员复杂,起初人很多,维持秩序任务重,更有人不遵规守纪,给工作无形中又增加了难度,但郭同志能根据不同情况合理应对,把许多存在的隐患解决在未发之前。
人常说:人心难测。这是非常正确的,据庆云讲,他们也遇到过有人不听从安排,甚至还想打工作人员的事,郭同志毫不犹豫的就冲了上去,所欣慰的是那人还算识大体,终没有动手打人,不然,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是谁也预测不了的。
建设和谐社会,争创文明城市,需要每个人的付出,只有齐心合力,才有光明的未来。志愿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识,全社会都应予以支持,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