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想法
柴静《看见》‖一个新闻调查记者对事实的记录和对真相的宽容

柴静《看见》‖一个新闻调查记者对事实的记录和对真相的宽容

作者: 海心望晨 | 来源:发表于2018-03-10 15:20 被阅读327次
    柴静《看见》‖一个新闻调查记者对事实的记录和对真相的宽容

    书中有一句话我很喜欢,存在即合理。这句话在我的理解里蕴含了无限包容。

    本书记录了很多真实的惨案,但是我却恨不起来。虽然这些事件都已经过去了十多年,已然不算什么“新闻”了,但是很多事件放在当下都还是令人深思的。作者把他们记录在书中,就是要给大众呈现一个事实。事情发生了,就值得被记录,它的价值就是提醒我们要更深入的了解社会上的人和事,从而更好的做自己。

    2006年,女子穿着高跟鞋对着一只猫的眼睛,将其踩死,整个过程拍成视频在网上疯传并付费观看。

    这个新闻已过去12年,我看这本书的时候,还隐隐有些印象,相信大家对这个新闻也并不陌生,因为它太残忍了。

    事发之后,网上骂声一片,说女子是个大变态。她的女儿被媒体围着,没法上学,而她自己也没法工作,只身一人,四处游荡,躲躲藏藏。

    柴静后来做了新闻调查,对事情的发生动机进行了调查。她是一个受伤的女人,对婚姻充满仇恨,对未来充满绝望。她说:“痛苦无法向人诉说的时候,她就把音量开到最大,然后大声尖叫”。多年的痛苦压抑着她,让她内心有些畸形。她的护士同事都知道她在婚姻上有些问题,说她其实挺可怜。因为一时冲动,为了爆发情绪,将猫眼睁睁的踩死在自己的脚下。

    她曾在网上写公开信向公众道歉。

    柴静问她:“为什么要在网上写那封公开信呢?”
    “让他们能对我有一份理解。”
    “你希望大家怎么理解你?”
    “内心深处有一些畸形吧。可以用‘畸形’这个词。”
    “为什么要用这么严重的词呢?”
    “心里有病,的确是心里有病,病态的心理。内心的压抑和郁闷,如果说我不发泄出去的话,那我会崩溃的。”

    看完这段对话,我想说,如果这位女士没有一个心理诉求或发泄,她应该就会选择死亡吧。

    2010年尾,西安音乐学院钢琴专业大三学生药家鑫将一位女子撞倒在地后,又将其腹部连刺六刀,导致女子主动脉、上腔静脉破裂大出血死亡。这个案件的审理引起举国热议。

    当时我上大一,我和同学在一家餐馆吃饭时,在电视看到这个新闻。当时我们都只觉得不可思议,他好残忍,简直没有人性。后来大家都说,他是怕人没有死,将来会讹他一辈子,所以干脆杀死算了。当时第一反应,想起了被扶老奶奶讹人的新闻,我在想是不是这个反面新闻让这个青年无法背负未来,这个社会是怎么了。

    后来柴静通过调查药家鑫的父母,了解了一些事实,或许我们能够更宽容的理解药家鑫的行为了。

    药家鑫死后,其父药庆卫开过一个微博,写:“药家鑫的事情上,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平时管教孩子过于严厉,令孩子在犯错之后害怕面对,不懂处理,最终酿成大祸。”

    药庆卫当过兵,喜欢用命令的口吻说话,从来不给药家鑫做事的理由,只需服从。批评儿子时,语言尖酸刻薄,往往一针见血的刺痛孩子的内心。

    小学一年级,药家鑫的同学逼着他背自己,不背要给一块钱,他就背了。老师找他父亲来,把对方孩子也叫来了,让他父亲处理。他说:“我想着孩子玩儿嘛,小事没必要太计较,背就背一下嘛,我没有帮助他。”

    中学里有同学打药家鑫,按着他头往墙上撞,他害怕父母说他,不敢说,又不敢去学校,害怕那个学生再欺负他。

    从这两个事例可以看出,药家鑫对自己的父母是非常失望的。小时候被同学欺负,小小的心灵受到威胁,自己无能为力去处理。然而,父亲又选择不管不问,认为这是小事,不顾及他的感受,让他很没有安全感,以至于以后经常被同学欺负,他都默默忍受,不敢诉说,日积月累心灵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其实他是恨的,恨同学的霸道,更恨自己的父亲没有给予应有的关心。

    所以当天看到被他撞倒的瘦弱女子盯着自己的车牌号时,他觉得他的人生受到了威胁,他害怕承担责任,其实他更害怕让自己的父母因为自己背负责任。因为父母太厉害了,经常丢下冷冷的几句话,“将来你犯事了不要让我承担责任”、“我只有一个要求,将来你挣不着钱,别问我要。”他太害怕了,太怕自己的父母说他了,加之心理有太多的积怨(被强者欺负,父母的苛责),于是,他向这个比自己更弱的女子进行了疯狂的宣泄。

    小孩子其实是很需要父母的关怀的,面对同学的欺辱,父母应该及时排解孩子心中的恐惧,给他鼓励,给他自信,让他变得勇敢。在大人看来很小的事情,其实对小孩来说是天大的事。从小不给他排忧解难,很容易造成心理创伤。

    药庆卫说这么多年他从来没有鼓励过儿子,这是他的教育方法:“他非常热衷干的事我都会打击他,我就是不让你过热,我就想浇点凉水,不要那么过激。”

    比如,他不愿意让儿子考音乐学院,背地里去找了教钢琴课的老师,让老师多打击儿子。药家鑫说:“我上一次课,被打击一次,越上我越没有信心。”

    药家鑫在庭审时说:“从小,上初中开始我就特别压抑,经常想自杀,因为除了无休止练琴外,我看不到任何人生希望。我就觉得活着没有意思,觉得别人都很快乐,我自己做什么都没有意义。”

    后来,药庆卫说:“带着儿子去自首,他绝对没有后悔过,就后悔走的太匆忙了”。应该问问儿子心理的感受,这个是他绝对后悔的,他后悔一辈子,然而,他再也没机会了解儿子的内心了。

    所以,当我们再去面对药家鑫杀人事件的时候,其实内心是复杂的,甚至觉得他也很可怜的。

    上世纪三十年代,吴经熊曾是上海特区法院的院长,签署过不少死刑判决。他在自传中写道:“我只是在人生的舞台上扮演着一个法官的角色。每当我判一个人死刑,都秘密地向他的灵魂祈求,要他原谅我这么做,我判他的刑只因为这是我的角色,而非因为这是我的意愿。我觉得像彼拉多一样,并且希望洗干净我的手,免得沾上人的血,尽管他也许有罪。唯有完人才够资格向罪人扔石头,但是,完人是没有的。”

    在这段话边上,学生时代的何帆给的批注是:“伪善。”如今,他拿出笔,划去那两个字,在旁边写上:“人性。”

    “要宽容。”陈虻从认识柴静开始,说到最后一次。

    柴静问:“人怎样才叫宽容呢”

    他说:“宽容的基础是理解,你理解吗?”

    后来柴静在做节目时,经常问自己“我理解吗”,其实宽容不是道德,而是认识。唯有深刻地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有了解和体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

    面对新闻,我们要有一颗客观公正的心。每一个新闻调查的背后,都有一个真相,而每一个真相背后又有一个故事,所以不要只看结果,过早下评论,当我们对事件了解的越深,我们就越能去理解和宽容对待这个世界了。

    无论是对待新闻里的人,还是对待自己身边的亲朋好友,都要多理解,多包容。身边经常会有一些人,喜欢背后议论人,把话说的尖酸刻薄。当我听到时,对于我不了解的人事,我通常会保持沉默,不附和,不曲解,不立刻做评论。

    我相信每一个人行为的背后,都有他的原因,只有我们追根溯源,才能发现。其实,在生活中,身边处处是新闻。不是什么事,什么时候,都有新闻调查记者去给我们呈现真正的事实。

    比如领导经常说我不爱说话,内向,因此给他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其实校长随便这样给我下结论,我是不开心的,但我也很无奈,我知道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真正了解你的。

    对于很多曲解,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别人对他人,我都报以最大的宽容。我不生气,也不过多解释。很多行为,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存在即合理,自有他存在的理由。我觉得校长他还是不太了解我。我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受成长环境的影响,比如自幼离开父母,父母管教严厉,缺乏关爱等等。我相信如果校长有一天能够真正关心我,跟我细谈,他一定会对我刮目相看的,因为我除了孤僻,不爱说话,我也很坚强,甚至还会在简书上码字呢。

    这世间,人活着本不易。如果多一份理解,就会多出一份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柴静《看见》‖一个新闻调查记者对事实的记录和对真相的宽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zfb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