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粘连,字面意思就是粘着,“离不开”。不光是母子之间,代际之间,恋爱男女之间,任何一种关系,都可能因爱与孤独而出现这种粘着。它的极端表现也有两种。一种是控制、占有。我都是为你好,我的经验和能力比你强,于是你应该听从和领情;另一种则是甘于被掌控,也就是过分的顺从、让步。我的一切都可以让步于你,你幸福,所以我快乐。
母爱是无条件的。舐犊之情,是物种延续的希望,也是自然繁衍的本能。婴儿出生时最先感知到的是母亲,和母亲建立的依恋关系也成为了日后他一切关系的经验基础,所以幼年时期的孩童需要以他为中心的看护者。如果这个时候没有及时满足他的需求,他对环境的恐惧很容易转化为成年后强烈的不安全感,影响他独立人格和个性的形成。
养育幼年期的宝宝是一个母亲最值得怀恋的温柔时光了。当孩子蹒跚着脚步向你奔来,抱住你的腿;当他将自己肉鼓鼓的小脸皱成一个小肉包子,再咧开几颗稀疏的小牙;当他一时间没看到妈妈,继而伤心的哭泣,就能触动所有母亲内心最柔软的体验。这是母亲所能拥有的最为圆满和丰盛的爱。
当孩子从幼年期过渡到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他们需要的不再只是母亲无微不至的关爱。他们的兴趣从自身转移到了外部世界,这时,他们需要父亲和师长的教导和鼓励,帮助他们完成各种信念、规则的建立。这时候,母亲就需要适时的转换角色或暂时退出,在保护好孩子安全的同时,允许孩子自由的探索这个世界,发展出自己的应对方式。
做到放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母亲,习惯了在生活工作中掌控一切,以此来抵挡不确定性。还有的母亲可能曾在关系中受到伤害,血浓于水的亲子链接能够帮她们抵御孤独。更有的母亲因为自己的认知偏误会将自己对世界的防御、不安传递给孩子。控制和溺爱恰如情感中的AB两面,挫伤着本应坚不可摧的母子亲情。
当一个母亲感觉到这种情感粘连带来的负影响,比如,让孩子变得胆怯、害羞、过于依赖;或是母亲本人体会到心急如焚的焦虑。这时,也许就是改变的时机了。依我个人理解,有以下几点尝试可供参考。
第一,保持一颗清明中正之心。不要被情绪乃至暗伤操控。这就要求我们看见并接受自己的情绪以及导致它产生的想法,放弃无畏的评判与对抗。当我们有了清明中正之心,自然也就有了敞开的胸怀与态度,可沟通的流动的爱。
第二,创建和谐的社会关系网。孩子需要同龄的玩伴,父母也需要属于自己的朋友圈。当我们成为人群中的一份子,思想自然也就和身边人保持着同步更新的速率,注意力也不会再囿于孩子就是唯一。
第三,用理性为自己的认知纠偏。查理•芒格说:“你必须看到这个世界真实的样子,而不是你以为的样子、或者你希望的样子”。可以时时反思一下,过去的经验和心理倾向是真的吗?以现在的认知进入彼时情境重新思考。
一个智慧与圆足的母亲,是孩子一生的财富。既然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可以衍生到成年后的方方面面,那么更不能放弃自我修行与成长。在我看来,这也是另一意义上的对孩子负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