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影事】什么?一年之约!

【影事】什么?一年之约!

作者: 杨琴子 | 来源:发表于2023-07-26 18:12 被阅读0次

    在《长安三万里》中有两次尴尬的相见。李白与高适的两次有约定的相见。

    第一次是少年时,他们的一年之约,地点在扬州。烟花三月的扬州城,李白花天酒地,高适前来应约。李白问:“有吗?”。

    第二次是中年时,他们的十年之约,地点在长安。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长安,李白盛筵成酒仙。他写信让高适来投奔,等人到了他却醉醺醺地问“信?什么信?”

    少年杜甫与高适在岐王府初遇,少年杜甫性格活泼顽皮,他说“写诗我喜欢,可是写诗人人都会啊”。

    彼时的杜甫还没成为“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安史之乱是他的劫,他们的劫,也是他的养料,他们的养料。

    多年后两人在长安重逢,青年杜甫热情地与高适打招呼,脸上写满了年轻人特有的朝气。

    当李白借着月色手举酒壶吟诵《将进酒》时,杜甫和高适席地而坐,杜甫专注聆听的样子堪称李白的“头号迷弟”。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高适和李白。但最后,我们只会成为伟大又渺小的自己。少年想成为李白,老年想成为高适,而中年,想要一片梁园。

    高适曾见过那个扬言要“成为大鹏”的李白,才最明白现今的李白看似处在“人生巅峰”,光环之下却是理想自我的偏离。

    所以后来大肚腩的中年李白酒后的诗里有青年高适。少年高适想成为少年李白,中年李白何尝不想成为中年高适。

    不知道老年李白面对三镇节度使的高适会作何感想。只是治所扬州的高适却在兵荒马乱中恍惚看到的是少年和李白一年之约的那个扬州。而我的扬州,没有李白也没有高适。

    在影片的最后,很巧妙地交代了开元盛世长安诗人们后来的人生。他们的人生并没有如他们的诗歌那样光辉灿烂。

    李白因投靠永王,晚年镣铐缠身;杜甫被叛军虏获,逃脱后漂泊天涯;贺知章、王昌龄早早离世;王维被安禄山拘于菩提寺,委以伪职,安败后,少年意气风发不食人间烟火的他晚景潦草。

    而高适最终得到锦绣与威名,是同朝代诗人唯一封侯并归得故土渤海的人。有时势造英雄,当然也有他一步又一步的踏实。

    我读过很多唐朝的书,史书、列传、诗歌与小品。了解影片将讲未讲故事里的每一个细节。对,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努力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成功。但高适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人生最差,不过是大器晚成。

    年少时,他也曾立下宏愿,要“复我高家的赫赫威名”;李白也对高适说:“你心中的一团锦绣总有脱口而出的一天!”

    今天写日更前特别搜索了该片片名,原来是来自明代陈子龙《从军行》中的“梦到长安三万里,海风吹断碛西头”。

    “长安”代表高适、李白等人心中的“理想之地”,而“三万里”是他们与理想之间的距离。

    在高适和李白的成败、进退、取舍、得失中,观众看到了现实生活的影子,从而对人生、命运等话题产生思考。

    人到中年,身边的人有的身处深渊,有的受困于柴米油盐,几乎无人迎来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

    但过好每一天,热爱你的所爱,时间将会带给我们所有答案。因为这辈子最好的结局,就是碌碌无为过一生呀。

    我们距离长安,其实也就三万里的距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影事】什么?一年之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zik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