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义务教育统编三科教材学习报告

义务教育统编三科教材学习报告

作者: 酒泉教研通讯 | 来源:发表于2017-09-05 14:58 被阅读1325次

酒泉市教研室赵颖

2017年5月16日上午,按照教育部部署,国家统编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学科教师国家级培训班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开班。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朱之文出席开班式并讲话,中国教育报、新浪网等各大媒体以《抓好统编教材的使用》等为题对此进行了报道。很荣幸,参加了本次七年级初中语文教材培训,关于本次学习交流汇报,我把它分为三个部分。

一、“大人物”这样说

1、朱志文同志讲话精神

5月22日上午,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材培训班正式开班。开班式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主持、山东省教育厅负责同志致辞,并播放了朱之文同志讲话视频。朱之文同志就充分认识统编三科教材的重大意义、准确理解和把握三科统编教材的思想和内容、抓好统编教材使用等方面高度阐明了此次部编教材使用的科学性和重要性。他认为,此次三科教材的编写,非简单的出版调整,而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表现,是“立德树人”总任务对中小学教材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是体现党的意志的国家教育行为。义务教育肩负历史、社会使命,在新形势下对教材顶层设计把关,保证教材质量,是国家工程对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具体作为。在谈到抓好统编教材使用这一重点内容时,他强调,各地要“统一思想,准确理解和把握统编三科教材的思想和内容,提高认识、强化培训、加强教研、落实保障措施、加强舆论引导,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确保义务教育统编三科教材顺利使用。”这一指示,为当前基层教材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强调了落实教材培训的紧迫性。

2、郑桂华《立德树人:语文课程的根本追求》

上海师大教授、审查专家郑桂华先生做了《立德树人:语文课程的根本追求》专题报告,以一名一线教师多年积淀的经验与功底全面解读了部编语文教材的新内涵。她认为,我们应理解语文核心素养,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化,体现语文学科育人功能的独特价值,而落实社会主义价值观、遵循语文教育基本规律、坚持选文的文质兼美、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等部编初中语文教材的基本理念恰好证明了语文课的专业尊严感和不可替代性。她还说,语文教学的关键是开展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只有整体上理解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和基本结构,处理好教材内容,理解情境并设计有意义的语文学习任务,才有可能实现高品质语文教学。具体来说,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探索:目的性、真实性、过程性和整体性。谈到教学,郑桂华以《安塞腰鼓》文本分析与可能实现的教育价值,《望岳》的研读、整体感知和炼字,朱自清《春》、《背影》,新闻阅读教学,鲁迅《故乡》、《阿长与山海经》等为具体案例,细节化指导、探索性研讨,如春风拂面般为培训会注入了温和因子,也为广大教师教研员使用部编教材以后的工作提供了新范式、新方法。

3、温儒敏教授《如何用好“部编本”语文教材(初中)》

说到部编教材的编写和使用,语文教材编写组温儒敏、王本华、朱于国等人分别做了报告。北京大学温儒敏教授解说了语文教材总体特色:1、体现核心价值观,整体规划,有机渗透。2、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3、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4、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 七个创新点:1、选文强调四个标准。课文数量减少,但教学内容更丰富、更有效。4个标准: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时代性。2、更加灵活的单元结构体例。“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即按照“内容主题”组织单元,形成一条显性的线索,又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等等分成若干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分布并体现在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中。3、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4、阅读教学实施“三位一体”,区分不同课型。即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结构。5、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6、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7、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写作课的系列努力做到中心突出,简明扼要,有可操作性。举例来看,怎样选材这一次作文,集中要解决的就是选材问题。结合《阿长与<山海经>》学习,思考材料与中心的关系,以及怎么详略处理,然后出作文题,又是提示作文方法。

温教授还说,站在旧教材的肩膀上,我们可以从新旧教材的变化中看改革,也应该以学习、质疑的态度去尊重、理解、用好新教材。明白了特色,还要在备课时注意一些渠道,比如教师用书、单元导语、思考题和拓展题、综合性学习、写作、名著选读、还有修辞等语文知识的“补白”。此外,温教授就“如何使用部编体初中语文教材”,从把握教材的语文知识体系、重视精读与略读的搭配、如何使用课外阅读、为何阅读教学提倡“1+X”、如何上好“名著导读”、如何提高写作教学效果、如何克服语文课的“繁琐病”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读,并建议老师们多读书、少设计不必要的活动和多媒体课件。

4、王本华《立德树人  守正创新  强化素养——构建教本与学本互为一体的语文教材编写体系》

人教社中语室主任王本华题为《立德树人守正创新强化素养——构建教本与学本互为一体的语文教材编写体系》的报告则将新教材与原教材相比突出的变化这样概括:双线组元,重基础;三位一体,重阅读;综合实践,重应用;教研自读,重自主。她说,此次教材编写的基本理念是1、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了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2、遵循课标要求,坚持课改方向,守正创新;3、以学生为本,突出语文素养。教材的突出特点与创新之处是1、重视基本“口粮”,双线组织单元,创建灵活的单元结构体例。2、“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设计强化课堂朗读、课外阅读、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3、注重选文质量,加大选文的开发力度。4、多层次构建自主学习的助学系统,便于学生使用。最后,她以韩军教《背影》为课例,明确指出,教读和自读的两类课型要求教师增强文本解读意识。

5、朱于国《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材编写说明》

有了编写说明的铺垫,首先,对于部编教材阅读体系的构建,人教社中语室副主任朱于国在报告《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材编写说明》中做了细致化介绍。本套教材的阅读部分,以各单元课文的学习为主,辅之以课外篇目推荐、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诵读,共同构建“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以更好地贯彻课程标准提出的“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的倡议。第一,教读课文。每单元2-3课,可借助预习、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来认真“传道受业解惑”。第二,课内自读课文。每单元1-2课,由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旁批和阅读提示自主学习完成。第三,课外拓展篇章。每单元推荐3-5篇,可延伸阅读,也可比较阅读。第四,整本书阅读。每册书推荐6部经典名著,其中2部为重点推荐,4部自主阅读推荐。其次,对于这样的阅读体系,我们可以采取的阅读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1、同主题阅读。比如学习朱自清的《春》、老舍《济南的冬天》、刘湛秋《雨的四季》,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自然,感受四季之美。2、拓展延伸性阅读。比如学习毛泽东《纪念白求恩》,我们还可以阅读朱德《纪念白求恩同志》、宋庆龄《我们时代的英雄》、聂荣臻《“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怀念白求恩同志》等,然后交流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优秀品质、作者笔法上的异同。3、“1+X”阅读教学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课外阅读的文章,有种幽默的说法是,此法专治不读书,兼治不会教。比如《散文诗二首》,可课外阅读《泰戈尔诗选》和冰心的《繁星》《春水》,感受他们作品风格的相同之处。有些老师反映课外阅读材料难以选择,人教社配套《语文素养读本》,每学年2册,和教材有所呼应,可参考使用。4、导向整本书阅读。比如《再塑生命的人》,可延伸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感受海伦·凯勒在逆境中奋进的精神和意志,并启发学生:假如我们遇到困难,是否也应像作品主人公一样产生更多勇气和力量?5、回顾性阅读。比如《寓言四则》,可以启发学生,你一起度过那些描写春天的诗?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回忆一下,在课堂上交流,说说你的感受。再说关于朗读的教学。比如七年级上第一单元,四季美景,朗读时应把握重音、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第二单元,感受美景,应把握语气、节奏和情感。6、重视朗读教学,给予充分到位的示范和教法点拨,多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高声朗读,都是加强声韵学习、加深作品体悟的有效做法。再其次,写景文章的阅读。美景、美情、美言,不单要借助朗读来实现,还要发挥联想和想象,感知美景美意;揣摩和品味语言,探情寻意;借助修辞手法的学习,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关于自读课文旁批的设计思路,他认为准确有用、语言简明、指向关键、导向语言、思考深刻。比如:刘湛秋《雨的四季》“凄冷的秋雨为什么能‘纯净'人们的灵魂呢?”导向内容理解。冰心《荷叶·母亲》“注意评为文章语言的清新典雅”导向语言赏析。李森祥《台阶》“如此详写父亲洗脚,是要表现什么?”导向课文关键。最后,单元设置给予学生的学习启示:一气呵成、圈点勾画、快速阅读、做做摘录。

除此,《鸟》的写作思路在此呈现。以第六单元为例的阅读讲授启发我们在练习中挖掘不同的写作项目,创造性地排演课本剧,通过文本比较学习新知,通过重新设计寓言等手段,想象性写作。

6、韩涵《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介绍》

韩涵教授先总体介绍了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整体单元设计情况,又举例对教法进行了说明。第一单元,按照单元整体内容定义,可取题“群星闪耀”,授课时可抓住3个重点:1、抓住关键语句或段落。《邓稼先》小标题、每个章节评价性的语言,突出了邓稼先的人格品质。2、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关键语句。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后第三题“下列语句读起来像诗,能引发丰富的感受与思考。试揣摩并体会其表达效果”。3、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与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如《孙权劝学》,课后题开发设计时紧扣本文特点,预习——诵读——称谓语——参考提示,提供了教学思路。第二单元,“家国情怀”,单元重点1、注重“涵泳”品味,深入领会,学会“浸润”。2、体会作品抒情方式,比如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3、学会做批注。教学建议:扣住特点进行爱国教育,根据特点确定教学重点和方法,知识和方法自觉运用于写作课外阅读实践。例如,《黄河颂》的学习要落实“浸润”。第三单元“小人物”,单元教学重点:熟读精思。教学建议:从不同的文体特点出发,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结构,把握作者写作思路的基本方法,依托结构层次和整体思路,深入作品细节。第四单元“修身正己”,单元教学重点:学习略读。教学建议:放手学生、注重语句和段落体会理解、课外拓展阅读。第五单元“托物言志”,单元重点:写景抒情、托物言志,教学建议:注重调动感受,引导学生思考;利用比较方法,进行课文学校和课外阅读;注意读写结合,加深对托物言志写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第六单元“科幻探险”,单元重点:学会浏览,教学建议:激发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关于使用过程中的反馈和解答:一、“打错字了”。版本问题,依据当时版本。二、注释的调整。采用“权威版本+专家指导”模式,使其符合古诗文的解读。三、“标点错了”。依据最新《标点符号用法》。慎言“教材出错了”,多质疑、多提建议要求的同时多考证、多研究,树立课本威信、消除教材使用顾虑。

二、先行者这样做

编者解读环节结束后,培训进入“教学经验交流论坛”环节。

就“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双线组元的结构与单元教学整体设计等部编教材特色解读和使用情况,北京、西安等全国各地的教育教学专家们进行了教学经验交流。他们所取得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北京,王彤彦)

由“教读”到“自读”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课外阅读成为课程的有效组成部分,沟通课内外阅读,强调单篇阅读与整本书阅读的结合。“教读”教什么,“自读”怎样读,“课外阅读”怎样读起来应是我们共同的思考点。教读需要以情感体验、语言材料、文章样式来丰富语文经验,也要讲求阅读策略方法;自读,要在理解课文、独立实践、交流分享来自我实践,也要通过自行梳理、运用体验来总结提升;课外阅读,主要以课文链接、读本专题、名著导读、教师推荐为阅读内容,以阅读品鉴、表达交流、问题探究为活动方式。比如用整本书阅读带动学生的拓展阅读,如《林中水滴》《狼图腾》等可激发学生兴趣,读写结合训练可组织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句子写写校园景物,用《春》的写法改写《天净沙·秋思》,把《春》改写成一首《天净沙》等。

对于新教材阅读教学,可以这样小结:激发兴趣,牵住“牛鼻子”;基于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立足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方法与策略贯穿于全过程;扩大阅读视野,提升阅读质量。

(二)“双线组元”的结构与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浙江,刘春文)

“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概念是指教师以一个语文单元为基本单位,从整体出发,发现、挖掘单元的共性,然后有目的组合这些教学资源,进而较深层次的理解知识结构和意义,并能进一步融会贯通,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一种教学策略。我们所用的“打通”方式即课程视野下的打通、主题内容的打通、形式秘妙的打通。

1、课程视野下的打通——重构文本特质。课程视野下的文本,仅仅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种文本性资源,是可以超越、选择、增删的一种学习材料。将文本置于课程目标体系中来审视,以让·桥诺《植树的牧羊人》为例,它是一篇著名的绘本故事,也可以作为叙事文本,但作为七上第四单元教读课文,它承载着本单元的学习任务。由课时目标中的教学重点到素养提升中的教学价值,无不表明,语文素养目标和内容主题目标的落实相辅相成。

2、主题内容的打通——实践“1+X”教学。新教材运用勾连与统整,多途径实践“1+X”的整合。“统整”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习内容或经验,组合成一种有意义的、统整的学习内容或经验。“统整性教学”就是教师在对教材熟读深思的基础上,重组或者创造性的生成学习内容。“1+X”可以实现同主题阅读、比较阅读、由篇到整本书阅读、群文阅读。

3、形式秘妙的打通——提升语文素养。(1)加强表现形式的整合。一的大院围绕一个主题学习4—5篇课文,所以同一个主题往往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2)关注言语整体挖掘语用点。随文而教、注重实践。

绍兴市越城区基于目标导向“1+X”灵性读写课程建构探索,目前探索的方向有(1)灵性拓展——建构教材与名著的拓展方法;(2)灵性读写——揣摩名著与写作相契合课型;(3)灵性课堂——领略名著与写作动态之美策略;(4)灵性评价——研制切实可行的读写评价机制。

实践建议与设想:(1)精准把握双线的内涵,精心设计单元整体教学;(2)基于具体教学情境,构建内容模块。

(三)教读课文教学辅助系统的设计与使用(河南,张效峰)

教读课文的教学辅助系统:8大“支架”

了解了基本图系,我们来学习支架使用。比如支架4“积累拓展”,其设计意图在于积累(精华语句)和拓展(仿改续写、话题讨论、实践比较)。以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为例,思考探究模块要求我们理解内容、揣摩写法、思考主旨。备课时,根据支架1“单元提示”确定教学重点之一:“略读”。根据支架3“思考探究”第二题,确定教学重点之二:“悬念”。上课“整体感知”环节,根据支架落实“略读”,具体指根据支架3“思考探究”设计问题,整体感知课文,根据支架1“单元提示”,落实“略读”,整体感知课文。“研读赏析”环节,根据支架3“思考探究”第二题,设计问题,初识“悬念”,根据支架8“勾连”,落实“悬念”,深度学习。“研读探究”环节可根据支架3“思考探究”第三题,探究标题妙处,理解主旨,根据支架1“单元提示”落实人文要求,学科育人。“拓展迁移”环节可根据支架4“积累拓展”,组织问题讨论,强化公德意识。“布置作业”环节可根据支架5“读读写写”空格临摹。

3大“勾连”:“勾连”,具体指实例勾连、谱系勾连、逻辑勾连。实例勾连可勾起曾经、激发未来,体现范例观、实证观;谱系勾连可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体现整体观、系统观;逻辑勾连可归纳学习,演绎内化,体现规律观、本质观。很多人有疑问,你是怎样发现勾连的?或者勾连来自哪里?比如,课前铺垫,“预习提示”勾连学习体验,内容勾连;上课时的思维勾连;“积累拓展”时的实践勾连。

一大“思维谱系图”:可根据情况建立,比如按文体区别建立记叙文阅读“思维谱系图”。

对于这套教读课文的教学辅助系统,需深入理解其设计,灵活创新其运用。感性的教材,理性阅读;理性的阅读,感性教学。理性为里,感性为表,建设有效有趣的知性语文。

(四)自读课文教材设计特色及教学使用策略(重庆,王方鸣)

这里涉及到4个内容。第一,自读课教学应遵守原则:自主性、整体性、关联性。

自读课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主要有:1、方法迁移式。一般步骤:初步感知文本——运用教读方法自读文本——交流阅读体会——反思总结方法。如《案例》可交给学生“浏览”方法,《带上她的眼睛》则可用“浏览”的方法自读。2、问题牵引式。以学生探究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减少设问和穿插,适当交流学习收获并进行评价。3、多维批注式。批注类型:概括式、分析式、评价式、质疑式、阐释式、感想式、联想式、自由式等。学生应注意(1)明确批注任务,“标、析、品、解、赏”;(2)把握批注点:文章的特殊语言处、文章留白处、因果处、矛盾处等。(3)了解批注的位置:句间、书眉、书下、书侧。4、比较阅读式。篇内比较与跨篇比较。常见的比较点:思想内容、语言运用、表达方式、写作手法、篇章结构等。5读书笔记式。一般模式:书名或篇名——某篇、某段或某节提要——摘录——概述、感想、疑问、理解和讨论——即时感想、启发等。可利用多种形式的资料卡片。6、活动展演式。常用展示方式:报告会、吟诵、小品表演、绘画、课本剧、改写。

自读课教学的特别的阅读策略:从文体特征入手粗观文本大略、从思维能力培养的角度设计教学。

信息技术与自读课教学整合。以《动物笑谈》为例,首先,课前教师将自制微视频《略读的技巧》和助读资料一并上传到学生学习平台,并发放任务单明确预习任务,学生据此完成。其次,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完成其他预习任务。进入“课堂任务”环节,教师以“任务群”的方式来驱动学生的学习,回顾——“略读”——合作解惑——成果分享。

(五)课文在单元中的教学价值以及“1+X”的教学策略(陕西,贾玲)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按照“内容主题”组织单元,将语文知识、 语文能力、学习策略、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分成若干个“点”,分布在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重视精读、快读、浏览、朗读、默读等阅读技能的习得。

1、课文在单元教学中的价值

课文是实现单元教学目标的载体,单元教学目标要落实到课文教学中,部编教材的阅读单元中,课文教学要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两个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具备(1)整体意识、单元意识。比如根据单元提示,对课文表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和应该落实的语文素养加以指导。(2)文本意识、学生意识。比如七上第四单元关于人生的一组课文,若谈人本意识,需深入文本,理解人物精神、学习叙——议——颂的写法、品味语言。谈学生意识,可采取故事导入激趣、积累妙词佳句、引导学生划重点句关键句、从对比中领悟人物精神品质等。教师提醒学生读书“三到”,引导学生理解词句、理解内涵和结构、梳理文章思路展开的模式。

2、教学设计中的“1+X”教学策略

以一定主题为依托,以粗度略读为手法,以分享阅读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的阅读,可让学生感受阅读乐趣和引发对文体特点的一些思考。具体策略:(1)比较阅读,发现特点对比手法;(2)结伴同读,探索人生崇高境界;(3)交流讨论,深化理解人物形象;(4)摘录名句,积累提升语言水平;(5)摘录名句,积累提升语言水平。以自读课文《庆祝旧历元旦》,以三维目标为导向,理出教学重难点,然后由学生来自读学习,通过“我的发现”清单、比较《纪元旦》与本文的不同(借助助读资料卡)等方式,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在学习中升华——品妙语妙言好文章,感奇人奇思真性情,回归传统文化的家园。

(六)名著阅读的课程化教学及阅读方法指导(广东,倪岗)

随着课外阅读课程化的推行,为应对“不愿做”的解决策略,我们需从课程视角对课外阅读进行系统的建构,重新定义“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特指“课文外”阅读,与一般所理解的“课堂外”阅读的概念不同。以学生语文素养为核心的课程内容,在总课时安排上,实行“三三三制”,即课文阅读教学、课外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三分天下。按照一学期100个课时来分,规定课文阅读教学40课时、课外阅读教学30课时、写作教学30课时。

换个角度来讲,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和明确化。七、八年级多读诗歌、小说,八年级兼读传记,九年级侧重散文。课程实施的核心是“教学化”和“活动化”两个方面,确定书目是备课组商议的第一要务,但光读是不够的,还要分享,以分享促阅读。开展课外阅读比课文教学难度大,教师缺乏实施课外阅读的技能,这里总结出来的课外阅读实施策略,主要是(1)批注策略。这种策略是学生与文本的零距离接触,是学生与学生分享的基石,使教师与学生阅读过程的直观化。(2)思维导图策略。我们可以做的有情节脉络图、人物关系图、单个人物形象分析图、对比阅读图、主题理解图。(3)表演策略。创意表演可带动学生兴趣。(4)读书小论文策略。比如《梁山英雄如何上梁山分析报告》,将英雄们上梁山的方式分了3种:官逼民反、自愿上梁山、被梁山好汉骗上梁山。读书小论文是名著深度阅读的推手,可采取的模式是:范文引路——选题开题——搜集资料——撰写论文——汇报答辩。再如《论<骆驼祥子>名字的模糊化现象》,姓名模糊化现象(有名无姓、有姓无名)——原因分析——其他作品中的姓名同样被模糊化——作用(辅助塑造人物形象、暗示人物的心情等)。(5)比较阅读。比较阅读可以提升思维品质。比如《红与黑》两种颜色的比较,《论祥子、孙少平性格及身边人的异同》。

延伸:根据PISA阅读评价观,为深度反思和精彩评价而阅读,是为拓展思维、作出批判、力求超越而深度阅读。阅读旨在引导学生养成以思考为内核、以评判为形式、以人格提升和思维品质优化为目标的全新的“阅读能力”。PISA的阅读评价观启发我们,阅读教育应尊重个人主体,释放表达活力。

事实上,专题探究促进思维发展,基于思维发展,阅读可以提升理解力、分析力、判断力、综合力、论证力、推断力、比较力。

关于课外阅读课程化,我们可以遵循的一般模式就是这样,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案例回归。

(七)“活动·探究”单元设计理念和教学策略(江苏,袁源)

以新闻板块的活动设计为例,我们可以列出活动任务单,简要介绍新闻的文体特征,并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认识新闻。然后我们可以将任务细化分解,任务一为新闻阅读,即阅读消息、新闻特写、通讯等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了解新闻内容。把握各自特点,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新闻本身的发展。任务二为新闻采访,熟悉新闻采访的一般分法和步骤,制订采访方案,分小组进行采访实践,搜集新闻素材。任务三为新闻写作,分为三类:1、必做任务,每位同学写一则消息;2、自读任务,撰写新闻特写、通讯、新闻花絮等,每位同学从中任选一项完成;3、拓展任务,将组成全班的新闻作品加以管理,制作成报纸或新闻网页。这就是要求,在新闻模块的学习中,我们需明确新闻学习的意义、体现活动学习的价值、发挥探究学习的功效。

(八)“一课一得”的写作构想及教学内容的灵活安排(山东,吴孝梅)

本报告主要包括三个模块。“一课一得”要求学生能在一节课上有一个收获就行。这个要求看似简单,其实不然。“一得”既是教学目的,也是训练重点。1、立足文本,得一瓢而饮。首先教师要清楚一个学期自己要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习得哪些能力、培养哪些情感与品质;其次教师要准确理解教材地位和作用,把“一得”放到整个单元、整册教材的范畴去看;最后要根据自己对教材和学生的解读,大胆取舍,突出一点,抓实一点。2、以学定教,得一需而教。我国作文教学的一般过程“以教师为中心”,而国外的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的确,写作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情。3、知行结合,创意读写。如学习《孤独之旅》,启发学生思考: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上都有过孤独的感受,你的感受是怎样的?4、穿针引线,得得相连。及时把学生“一得”连起来、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训练,才能使学生像庖丁解牛那般“以无厚入有间”,做到“游刃有余”。比如“刻画小人物身上的大品质”,就要写小点、写缺点、写亮点。6、交流评价,修改成文。每次要有修改的重点,或是文章的立意、结构,或是描写人物的方法,重点培养一种能力。比如《荷叶母亲》“有些烦闷——仍是不适宜——仍无法释怀——不宁的心绪散尽——深受感动”等,有了这些鲜明的情感变化词汇,学生在写叙事散文时就会有大致的框架,也会结合事例写的活灵活现。

“一课一得”的“得”与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得“趣”——激发情趣;得“意”——积累素材;得“法”——随文仿写;得“言”——汲取文辞;得“能”——发展能力。

那么,我们该如何“得”?得法的同时,应注意到,“得”的主体是学生,但学生之“得”须通过教师“促得”的行为而产生。

(九)综合性学习的设计特色及在教学中的有效落实(湖北,付蓉)

新教材综合性学习的设计特色——在细与理中求真务实:实施步骤更细致,理性思维更鲜明,助读资料更多元。在教学中,我们需要给予学生辅助,资料运用、目标评价需要“扶”。以目前正在做的一个项目“少年正是读书时”来看,需设定学习目标即激发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由名人名言交流→名人读书故事分享→读书问题讨论为一般模式,体现目标评价的“扶”。

活动时空需要放宽,展示的平台需要放大,学生的未来需要放眼。电视台对宜昌市十六中学录制的《一起读吧》进行微信推送,“小蚂蚁云课堂”组织的“石榴花开阅读节”,二十五中同学写给母校的诗歌朗诵《你好,二十五中》,都是这种理念的沃野下催生出的绚烂的花朵。

综合性学习,不一定要在综合性学习中进行,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的任何时空里、任何平台上都可以进行。教材要求与引领,就是对我们教学的最好帮助。

除了以上报告,还有湖南的周敏老师和浙江的吕德慧老师分别就《口语交际教学及课外古诗词诵读、补白等栏目的使用》和《教学评价经验交流》做了分享,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新天地。

三、我们这样学

“你要想跑的快,要先学会停下来。”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跑步中应学会停下来,对自身做全面彻底的调整,积累更多的体力、技巧和方法,以更高的速度冲刺。跑步是这样,教师工作乃至一切工作何尝不是这样呢。对义务教育统编教材的编写认识与使用,是当前教师教材培训工作的重点之一。而换教材对于教师来讲,或许是几家欢喜几家忧——欢喜者乐于挑战创新,忧愁者疲于守旧应对。有研究表明,“事实上,教师要善于对自己的工作回过头来总结,坐下来反思。教学反思能力并不是一项与生俱来的或是会随时间流逝而自然形成的能力,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有计划地自我培养和自我提升。”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总结和反思,而抓住契机更新观念、提升自我也是不错的成长方式。了解了“大人物”们对教材编写意义、理念、体系、特征等多方面的介绍,又见识了先行者们在实践中提炼出的“真知”,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做起,紧跟时代发展,更新个人“智库”,迈上新的台阶。

第一,统一思想,高度认识部编教材的编写理念与意义,认真落实与学习。关于朱之文部长的讲话精神,此处不再赘述。课外读到北京市第九十六中学的王婧老师一篇题为《更新观念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文章,文章认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实践,要把语文学习与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相结合,通过语文活动促进名著阅读,在活动中关注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变化,并且使活动成系列、有梯度。“语文教师要想让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富有生机与活力,必须要有开放意识和人文情怀,必须有长远的眼光和崭新的思维,必须有宽广的胸襟和渊博的学识,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与发展”。(《基础教育参考》总第251期)部编教材中,环境保护、关爱生命、传统文化、课外名著阅读等内容,处处闪现着时代的气度与神韵,先行者们在实践过程中提供予我们的营养成分,更需要我们在教学生涯中倾力尽为去汲取。

我们时下所谈到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如果我们教师自身不能够做到终身学习,或者说个人学习是与社会发展脱节、且不具备相关培养能力,那我们自己首先是失败的。

第二,统一步伐,转变教学观念,吐故纳新,广采博纳,提升自我。本套教材内容丰富,教学资源充足,但更重要的是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兴趣,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读书方法,使他们养成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不仅如此,课文分教读何自读,要注意课型区别,以正确的方法引领学生,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正如郑桂华先生所讲,“语文教学的关键是设计与实施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育原则,根据学生发展的需求,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广泛而深度参与的学习情境,设计有品质的语文学习任务,满足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需要。”

第三,重视语文的终身育人功能,重构语文教学价值观。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所做的一切,须考虑到“为之计深远”,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作好奠基。就语文课标“语文课程应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来看,语文课必须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但从语文教学实践和实际情况来看,这是一个具有一定理想主义色彩的观点,只有因为“把人文素养教育渗透在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之中,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能实现”。机械地剥裂工具性和人文性,或是忽略二者隐形和显性交替转换的特征,都是对语文课程价值片面化的理解,而我们今天所倡导的是符合学生终身发展、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型语文教学价值观。再举个例子,江苏省阜宁县实验小学的杨光老师在《还语文教学的本真  提升语文课的价值增量》一文中认为,学生所接受的对只言片语的破碎的感悟不能代替文本整体性的理性思考,降低了思维难度;教大于学的传统模式导致学生收获有限。“学生要能真正走进文本空间,完成一次真正触及心灵深处的情感旅行,并在此基础上建构新的认识、新的体验。这才应该是语文教学的价值追求,也是语文课价值增量的具体表现。”有多少语文教师在呼唤语文教学的本真、呼唤“语文味儿”,就有多少价值增量缺失的语文课程亟待拯救。可见,还语文教学的本真、提升语文课的价值增量,也即重构新型语文教学价值观刻不容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义务教育统编三科教材学习报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ziu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