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久战沙场的将军,已厌倦战争,专程到大慧宗杲禅师处要求出家。
他向宗杲道:“禅师!我现在已看破红尘,请禅师慈悲收留我出家,让我做您的弟子吧!”
宗杲:“你有家庭,有太重的社会习气,你还不能出家,慢慢再说吧!”
将军:“禅师!我现在什么都放得下,妻子、儿女、家庭都不是问题,请您即刻为我剃度吧!”
宗杲:“慢慢再说吧!”
将军无法。
有一天他起了一个大早,就到寺里礼佛。
大慧宗杲禅师一见到他说:“将军为什么起得那么早就来拜佛呢?”
将军学习用禅语偈说道:“为除心头火,起早礼师尊。”
禅师开玩笑地也用偈语回道:“起得那么早,不怕妻偷人?”
将军一听,非常生气,骂道:“你这老怪物,讲话太伤人!”
大慧宗杲禅师哈哈一笑道:“轻轻一拨煽,性火又燃烧,如此暴躁气,怎算放得下?”
很多人想明白了一个问题,内心会热血沸腾,认为自己一定可以做出改变。
然而,大部分情况只是“三分钟热度”,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说你明白了,你就能做到的事情。
改变需要两个步骤:
1.内心认可。2.坚持做到。
看似简单,做起来却十分不容易。
古有云: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为什么改变如此困难?就因为坚持很困难吗?
并不仅仅是这样,真正“认识到”和真正“做到”都不容易。
我们先讲讲什么是“改变”?
大家想这样一个问题:“改变”是自己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改变”是主动的,因为一个“改”字,就象征着需要通过努力。“变”是一个中性词,趋势可好可坏。
那么,“改变”一般指朝好的趋势发展。
从本质上说,“改变”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能量。
提高能量就需要做出努力,克服障碍。
有人会问:改变不就是一念之间的事吗,真的需要克服困难吗?
“改变”其实是一个从“死”到“生”的过程。
过去随波逐流的习惯和舒适区“死掉了”,要进去一个崭新的、生机勃勃的学习区。这当然是比较痛苦的过程。
明白了“改变”的底层逻辑,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改变会比较困难。
如何真正的“改变”?
一个人做出了极大的改变,有两种情况:
1.自身遇到了巨大的“变故”。
2.内心产生巨大的“冲突”。
唯有此才能在内心深处产生深刻的影响,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顿悟”。
顿悟是更深层次的认知,它能极大地推动行为。
比如,电影《新少林寺》中,刘德华饰演的侯杰改变了,而谢霆锋饰演的曹蛮没有改变,正是因为侯杰家里发生了巨大的变故。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天才,都肩负着使命,为别人、为大众,很多时候我们随波逐流失去了自己的本性,丧失了先天的潜能。
有时候,老天会拉你一把,“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种改变可以说是先被动后主动,而“改变”终归是要主动的,为什么不从内心自发的去做呢?
找到自己的使命感,真正的做到改变。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
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除了“理上顿悟”,还需“事上渐行”。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大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