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说:
到了一定的年龄,人生的所有疑惑几乎可以全部浓缩成一个问题:应该如何生活?
他在小说《清单人生》中,便讲述了一个女人寻找答案的过程。
主人公玛丽是一位63岁的老太太,在家相夫教子40年,生活得简单又无趣。
她严格按照固定的时间作息,东西摆放得整整齐齐,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
她习惯将所有事都记在清单上,以为只要照着做,生活就会有序进行。
没想到一通电话打破了这般宁静,一场自我救赎从此展开。
这时她才深切体会到:不同的选择之下,真的会有不同的人生。
选择活在别人眼里,是一场灾难。
玛丽出生在一个四口之家,姐姐活泼开朗,深受父母喜爱。
相比之下,消极沉闷的她则活成了小透明。
尽管她也有自己的想法,有想要得到的东西,却总是很少表露出来。
后来,一场车祸带走了备受宠爱的姐姐,虽然她被救了出来,但母亲却为救错了人而非常生气。
如果可以选择,母亲更希望活下来的是姐姐。
姐姐走后,家里变得特别沉寂,父亲回家越来越晚,母亲变得沉默寡言。
她不知所措,只能将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希望能得到父母的夸赞,然而一切都是徒劳的。
此后,玛丽活得越来越小心翼翼,也更加在意别人的看法。
在挑选对象时,为了不让母亲失望,她特意选了母亲喜欢的类型。
没想到换来的却是对方的背叛,以及母亲的冷嘲热讽。
在母亲离世后,她嫁给了已经离婚,带着两个孩子的丈夫。
年轻时她也有过梦想,但为了满足丈夫对她顾家的期待,她甘愿在家待了40年,养大了丈夫的一对双胞胎。
然而她毫无保留的付出依然没有得到家人的认可。
对她而言,不仅要在意家里人的看法,陌生人的看法也同样重要。
别人的笑声会让她觉得自己被嘲笑,外出旅行时她也会自己整理房间,只因不想被清洁工说三道四。
席慕蓉曾感慨:
人的一生应该为自己而活,不要太在意别人怎么看我,或者别人怎么想我。其实,别人如何衡量你也全在于你自己如何衡量自己。
回顾玛丽的大半生,她都在为别人而活。
为了迎合他人的心意,她选择隐藏内心的真实想法,勉强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情。
可是如果一个人失去了自我,又如何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呢?
越是抱着求认可的心态,就越得不到别人的认可。
一再退步和忍让,只会成为别人不断伤害自己的帮凶。
选择活在别人眼里,注定是一场灾难。
为自己而活,从来都不晚。
本以为日子可以有序进行,没想到丈夫心脏病发后,一个女人的来电打破了这般宁静。
其实玛丽早就知道丈夫有外遇,只是她以为假装不知便可以相安无事。
事情被坐实后,63岁的她愤然离家出走。
她想找一份工作,初衷很简单,就是不希望万一哪天自己离去了,连个发现的人都没有。
虽然薪酬微薄、地点偏远,但她还是接受了博格的一份工作,担任即将关闭的娱乐中心管理员。
刚到博格的第一天,玛丽的汽车就发生了爆炸,她也被足球砸晕。
工作环境脏乱差不说,这里的人们说话做事还都“野蛮又随性”。
在跟别人聊天时,她也时常会被迸发出来的笑声冒犯。
这里的一切都需要重新适应,对于多年没出门工作的她来说着实不易。
她曾崩溃大哭,祈祷自己能回到原来的生活。
可是随着时间变化,她开始适应这里的生活,确切地说是跳出了丈夫预设的牢笼。
尽管丈夫认为她不善交际,在这里她不仅交到了朋友,还有了爱慕者;
尽管丈夫认为她没有幽默感,在这里她有了讲笑话的冲动;
尽管丈夫说女人组装不了家具,在这里她亲手安装了三件家具;
尽管丈夫说女人该操持家务,在这里她发现工作也很有趣。
更让人惊讶的是,一向胆小怕事的她居然为了保护别人,用身体挡住了抢劫犯的枪口。
她不再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而是发现自己也会被需要,也能被看见。
她不再依附于谁,而是成为了独立的个体,享受生活给予的一切。
《穿过悲伤的河流》中写道:
我真正要做的,是与内心的我达成和解,而不是执着于别人的眼光。
无论别人如何看待,你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
与其活在别人眼里,不如与自我和解,更加客观地审视自己。
只有真正地接纳自己,才能打破原有的禁锢,看清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当一个人觉醒时,便是走向新生活的序章。
为自己而活,从来都不晚。
人生的选择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在博格的日子虽然比以往窘迫,但玛丽的状态却越来越好。
第一次肆无忌惮地喝酒,第一次给汽车加油,她发现即使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原来也没有那么可怕。
一向不喜欢足球的她,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参加比赛,挂上了教练员一职。
虽然输了比赛,却帮孩子们圆了踢球的梦想。
她不理解为什么在明知很危险的情况下,队员还会用脸去接球。
而队员却解释说这是自己热爱的事情,所做的一切都值得,因为连梦里都全部是足球。
当她被问到会梦到什么时,她脱口而出:“有时我会梦见巴黎。”
其实她从小就憧憬巴黎,但又总觉得那是个遥不可及的梦,再加上年纪越来越大,她认定自己不适合去巴黎。
“巴黎年纪多大?”队员的一句话,让她陷入了沉思。
虽然此时丈夫已经回心转意,希望带她回家,她也憋了一肚子话想跟爱慕者说。
但看到队员们为她准备好的足够往返巴黎的汽油时,她犹豫了。
尽管她已经63岁,前路也充满未知,但她还是一个人出发了。
没有人知道她最终会驶向哪里,但是无论到了哪里,这都是她自己的选择,忠于内心,无怨无悔。
卡耐基说:
每个人都必须遵从内心的选择,否则,即便成功,也不会快乐。
人生只有一次,或委曲求全,或肆意洒脱,其实都是每个人的选择。
尽管外界充满了干扰,也会有力不从心的时候。
但是只要不忘初心,通过一次次改变,一点点做到,自然能重拾对生活的热爱,也会离自己想要的生活越来越近。
人生的选择权,终究掌握在自己手里。
写在最后,
正如书的封面写道:
人生有一种艰难,是舍弃无比熟悉的生活,重新开始。
熟悉的生活只是给了人们“现世安稳”的错觉,但它并不代表这就是你最好的活法。
选择活在别人眼里,很容易迷失自我,成为生活的傀儡;
选择为自己而活,虽然需要勇气,但是每一步都会走得特别坚定。
人生永远没有最晚的开始,只要你想改变,选择权永远掌握在自己手里。
作者:朵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