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那个烦躁的夜晚
周末的下午带孩子上早教课,上完课老公出去应酬了,我带自己回了家。家里乱糟糟的,次卧的书桌上堆满了横七竖八的书,老公还把他一个乘着杂物的收纳盒堆在了书桌上。
孩子的玩具扔得遍地是,餐桌上还有出门之前孩子打翻的奶粉,本来那天就心情郁闷的我,一股火冲上脑门,烦躁得不行。尤其想到当天的书还没读,文章还没写,英语还没学。
我开始着手收拾房间,越整理越烦,默默生老公的气,气他乱放东西、乱买东西,还不舍得扔东西。
他特别喜欢买各种收纳用品,各种框子篮子,家里的收纳用品有的一次都没用过就堆在了墙角。三个大框子没地搁没地放,烦躁的我恨不得都扔出门外。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权删除他还特别喜欢收藏,各种小东西小玩意都留着,各种纸质资料也不舍得扔,他总觉得以后会用得到,虽然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再想起了。
我烦躁地把次卧东西都扔到地下,准备全部重新整理一番,很快这里就变成了一个遍布杂物的战场。
儿子兴奋地抓着各种各样对他而言新奇的玩意儿,高兴到不行,我则一直处于抓狂的状态。
后来我边收拾想起了《遇见未知的自己》里的内容,人慢慢就平静下来,为什么会这样呢?听我给你讲讲书的内容你就明白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权删除02
相信我,这世上只有三种事
心灵成长类书籍有很多,《遇见未知的自己》算是畅销书中的代表作,被誉为华语世界最畅销的身心灵必读经典。作者张德芬,被誉为华语世界首席身心灵畅销书作家,著有身心灵三部曲。
书中说,这世界上只有三种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和老天的事。老天的事老天做主,谁也没有超能力管得了它;他人的事他自己做主,我们同样管不了;我们能管的就只有自己的事。
很多时候我们生气是因为我们管了太多他人的事和老天的事。老公粗心我们要生气,孩子淘气我们要生气,甚至连堵车我们也要生气。我们把自己的情绪开关安在了别人身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权删除作者举了个例子,文中的女主人公因为丈夫抽烟,跟丈夫吵架生气,智慧老人就问她,“你管他是为了你自己?还是为了你爱他、需要他”?女主人公一时语结。
诚然,我们关心家人有一部分当然是真心为他好,但是不是也有自己的因素?因为我们自己的恐惧,恐惧失去伴侣、恐惧制造麻烦。
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
同样家长管教孩子,除了真心希望孩子幸福快乐,有多少是怕小孩出去丢自己的脸?或者期望孩子能为他们带来荣光,或是将自己对未来的恐惧投射在孩子身上,加重他们的负担。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权删除你或许要问,难道这样我们就可以不用关心爱人和孩子了吗?当然不是,正因为他们是我们最亲的人,我们才更应该注意沟通方式。
如果我们强硬把我们认为对的观念强加给对方,那一定会激起对方的反抗,不但不会起到改变他的效果,最终还可能搞得两个人关系紧张。
正确的做法是把你认为正确的事情、正确的观念跟他分享。我们可以把我们对于吸烟的看法、感受告诉对方,自己努力坚持健康的饮食和作息习惯,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改变他。但是背后不要预设一个期望的结果。
老天的事我们就更无力改变了,跟老天争辩那纯属白费力气。比如上班堵车,这种事如果碰上了,我们就算把方向盘砸碎,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倒不如听听音乐听听音频课,学习知识、陶冶情操。
03
吸引力法则
能量之间可以相互吸引,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能量场,都有某种特定的振动频率,相同振动频率的事物会相互吸引,这也就是为什么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为什么会祸不单行。
“吸引力法则”讲的就是这个概念,如果一个人充满了正面的思想,那么好的人事物就会和他起共鸣,就会被他吸引过来。同样的,如果一个人总是充满消极负面的思想,那么被他吸引过来的就会是糟糕的事情。
作者反复强调做好自己的事才最重要,作者认为对于亲人的过度担心甚至是一种加害行为。为什么?
根据吸引力法则,相同频率的事物会相互吸引,比如孩子外出春游,你因为过度担心,在他出发前左叮咛右嘱托,把自己的恐惧投射在孩子身上,给孩子增加莫名的压力。这种担心对孩子是有好处的吗?
当然也不是说我们不能关心亲人,要看我们的出发点,是真正出于爱,还是出于恐惧而投射到孩子身上,这两者带给孩子的感受是不同的。我们要放下小我的执着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权删除04
快乐要向内求
作者在本书中还分享了一个启人心智的小故事:
一个女人丢了钥匙,一直在路灯下焦急的寻找,这时路人很奇怪,问她是在哪里丢的,回答说在树丛边的暗影处丢的,路人问“那你为什么不去暗影处找找呢”?她回答地很理直气壮,“因为那里没有路灯呀”!
作为旁观者我们会觉得这个女人很可笑,可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犯同样的错误。如果找错了方向,哪怕寻找得再辛苦,都会无所得。
就像书中的女主角,她希望丈夫可以听她的话戒烟;就像我,希望老公可以不再执着于收藏,可以断舍离。我们都把自己的快乐寄托在了别人身上。
有人爱我,我很快乐;升职加薪,我很快乐;孩子听话懂事,我很快乐。
可是这样的快乐都是依靠外在的人事物, 都是外因导致了我们快乐,一旦这种外因不存在了,我们的快乐也就随之消失了,所以这种从外到内的快乐是不长久的。
可如果我们往内寻找,那会是不同的情形。从内散发出来的快乐是一种喜悦,它不依附外在的人事物,它发自你的内心,它不急不慌,别人轻易夺不走。
每个人都拥有内在本质的真我,真我可以感受的是爱、喜悦、和平。但是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和真我的联结断了,于是就去拼命向外寻找可以代表我们的东西,以获得能量、获得满足。作者将这时候的我称为“小我”。
小我会不断和周围的人争夺能量,这样的事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像夫妻之间、亲子之间、亲友之间,小我的能量争夺战总在不停上演。
但其实这种小我的能量争夺战其实是一种相互消耗,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而在争夺的过程中很明显是管了太多他人的事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权删除05
圆满的结局
那天晚上当我回顾书中的内容时,我考虑到其实我又在管他人的事了,我把房间收拾得整洁干爽,老公也会不好意思把它弄乱,为此生气其实是在管他人的事;
为家里买东西本身是好事,如果重复买太多,那我把多余的东西堆起来告诉他这都用不上,以后别买了就可以;
不舍得扔东西从另一方面说是勤俭节约,我找合适的时间去跟他聊聊断舍离的话题就好,为此生气更是没有必要。
想了这些,又看到眼前整洁清爽的房间,心中阴霾一扫而光,旁边那个一岁的小家伙还在咿咿呀呀跟我说话,生活还是那么美好。
一个内心不独立的女人就会处处受制于人,可能是老公、可能是孩子、可能是上司、可能是父母,只有我们学会和我们的情绪共处,才是迈向成熟的标志。
向内找,你终将变强大。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权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