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3-04-24谈谈记忆

2023-04-24谈谈记忆

作者: 碧霄诗情_4522 | 来源:发表于2023-04-23 20:56 被阅读0次

    我们许多人,时不时,暗暗感叹自己记忆力不好:背了一遍又一遍的英语单词,要写或要说的时候,却想不起来了。书本都快要翻烂的历史知识或地理知识,考试的时候,却想不起来了。用五颜六色的笔,抄得整整齐齐的读书笔记、名言佳句,写文章的时候,却想不起来了。

    那些记忆力好的人,真是令人羡慕嫉妒恨,他们为什么能够轻轻松松记住这些内容并运用自如?

    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几乎所有人,不管是学霸(极少数天才除外)、学弱还是学渣,生理上的记忆能力都差不多。例如,某件事情,如果非常“重要”,不管学渣、学弱还是学霸,只要经历一次,就完全记住了。我们每个人,都能记住不少“第一次”,对吧?大家可以想想,自己第1次学会骑自行车,第1次学会游泳,第1次跟异性接吻……

    这里的“重要”,是针对大脑记忆的重要性,而不是我们自己认为的重要性。哪些事物或经历,对于大脑而言,更加重要呢?“够刺激的”事物,能够让大脑感到“吃惊”的事物,与平常生活或日常思维的“反差”足够大的事物,能让我们更加兴奋、更加紧张、更加害怕的事物。

    但是,不同的人,看待记忆内容、记忆对象的积极性不同,看待记忆内容、记忆内容的视角不同,处理记忆内容、记忆对象的方法不同。“记忆力好”的人,不是简单地想“记住”那些记忆内容、记忆对象,而是会在大脑中对那些要记的东西进行“加工处理”,会在大脑中“设想”、演内心戏,“尝试”把那些要记的东西,跟自己熟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两开花”),“设想”在各种情况下如何应用这些记忆内容,“设想”如何与这些记忆对象互动。

    “记忆力好”的人,在背英语单词时,可能会“尝试”把这些单词跟自己生活中熟悉的场景联系起来,可能会“尝试”把这些单词跟其他一些词语联系起来,可能会“设想”在生活中如何用这些词说英语,或者“设想”在考试中如何选择、填空、写作。“记忆力好”的人,在背历史知识、地理知识时,会把这些知识与其他知识进行联系、归类,会“设想”考试中的这些知识点到底是填空题、选择题还是简答题?也可能会“设想”在写作或聊天吹牛时,如何学到或说到这些知识。

    一个关于记忆的心理学试验:在中学里随机挑选200个学生,其中100个人随机分入“对照组”,另外100人随机分入“实验组”。讲一个故事,“对照组”,开始只是让他们听故事,第2天,请他们尽可能详细复述该故事的细节,平均而言,对照组每个学生能复述30%的故事细节。而“实验组”,在听故事之前,告诉他们,以后会请他们复述该故事,第2天,请他们尽可能详尽复述该故事的细节,平均而言,实验组每个学生能复述50%的故事细节。其中,一些“记忆力好”的人,能复述80%~95%的故事细节。问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很多学生回答:他们在听的过程中或刚刚听完之后,“设想”了自己该怎么复述这个故事,也就是在大脑中“尝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了一次这个故事。

    如果一个人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很强烈,他会有意识地去观察生活中的遇到的英文;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他可能会有意识地“设想”如何用英文表达,或“设想”如何用英文与老外交流这些事物。一天中,他很多时候都在学习英语,而不仅仅是坐在书桌前的时候。而且,书桌之外的应用“设想”和应用“尝试”,对一把英文单词或英文表达语句记牢,作用更大。

    但是大多数人的积极性都没有这么强烈,“有意识”的主动性不高,因此英语学习效率不高。“边做边学”,算是一种被动的方法,可以提高每天“设想”、“尝试”的次数。对于自主性不高的人,在实际应用中学习英语,比如强迫自己把大篇的英文翻译成中文,或者强迫自己把大篇的中文翻译成英文,或者强迫自己看英文原版电影,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得不进行各种各样的“设想”或“尝试”。

    又比如,学习英语口语,网络上不少人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找一个老外做恋人。跟老外谈恋爱,每天都不得不“设想”或“尝试”,如何用英语表达各种生活中的事物?如何用英语表达思想?

    最新的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新的事物或者新的外语词汇,我们在第一次遇到时对待它们的主动态度或被动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再次与它们“遭遇”时,是主动“应用”它们、“操控”它们,还是被动“熟悉”它们、“应对”它们。例如刷抖音带货的视频,如果我们一开始是看稀奇、休闲娱乐的心态,这是一种被动接受的态度,我们就很容易被主播带节奏,不知不觉中买了许多他们想卖的东西。如果我们一开始时是想学习直播带货的心态,这是一种主动学习的态度,我们就会自然而然的在大脑里“设想”、“尝试”如何做动作、如何用语言表达、如何诱导下单。前一种被动接受的心态,把视频刷了一遍又一遍,我们也很难记住主播的相关行为和语言细节,后一种主动学习的心态,我们只看一遍两遍就能记住很多细节。

    这种“主动或被动心态”,在历史、地理等科目的学习上,那些“记忆力不好”的人,把知识点看了一遍又一遍,背得滚瓜烂熟,把书本都翻烂了,考试的时候,仍然有大量题目不会做。如果考试题,全部是知识点段落默写,并且给出了每个段落的第一句,让考生接着默写整个段落的剩余内容,这种“记忆力不好”的人,也能够考高分。但实际情况,显然不是这样的,实际的考试题目,都是把知识点的关键词或主要意思,与其他语言词语组合,这是一种“记忆力不好”的人没有“设想”或“尝试”的新情况,因此他们就不会做。

    相反,那些“记忆力好”的人,在学习这些历史或地理知识点时,是一种主动的心态。他们主动去“设想”或“尝试”把知识点里的关键词或主要意思,与考试题中的常见词语进行组合,“设想”或“尝试”这些知识点在考试中的表达。在实际考试中,他们就能考得很好,显得好像“记忆力好”。

    其实,“记忆力不好”或“记忆力好”的这两种人在生理上的记忆能力是差不多的,他们各自记忆的那些知识点,实际对大脑“记忆容量”的占用,也许也差不多。但两者记忆的知识点在大脑中的“结构”,也就是这些知识点与其他知识或其他词语之间的联系,有很大的不同。“记忆力不好”的人,知识点在大脑中的结构,跟课本上是类似。而“记忆力好”的人,知识点在大脑中的结构,跟知识应用(在考试中应用)时的结构,是类似的。后者根据题目的提示,很容易就把知识点的关键词或主要意思,按原来的“设想”或“尝试”,快速“提取”出来,而前者不能。

    最后,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一个班级的新同学,一个团队的新成员,大家相互介绍,或一桌宴席上,有许多陌生人,主人为我们一一介绍。过后,我们只记住了自己身边一两个人的名字,甚至,有可能一个名字也没有记住,但是有些“记忆力好”的人,却记住了很多名字。这是为什么呢?

    记住一个人的名字,把名字跟这个人的面貌特征、职业、身份等信息联系在一起,下次看见这个人时能通过面貌特征,把名字回忆起来 是一种难度很高的“死记硬背”。

    那些记人的名字很厉害的人,都会把要记的人的面貌特征和名字,在头脑里面进行“深度加工”。关键且常用的“深度加工”方法有两个方面:一是对面部特征进行分类,用语言文字来清楚地表达各种面部特征,例如,把脸的形状分为:圆形、椭圆形、卵圆形、倒卵圆、方形、长方形、梯形、倒梯形、菱形、五角形;把眼睛分为:杏眼、丹凤眼、上斜眼、细长眼、眯缝眼、圆眼、突眼、小圆眼、下斜眼、三角眼、深窝眼、肿泡眼、近心眼、远心眼;把眉毛、鼻子、嘴巴、牙齿、耳朵等外貌特征,也进行分类。

    另一方面是对名字进行联想,看这个人跟自己熟悉的哪个人相似(这个人有点像邻居张帅,那个人有点像王菲,那个人有点像李亚鹏),再把名字以他的职业特征、职务等等有什么联系,例如,农业局的朱局长,农业局-农业-猪、鸡-朱局;住建局的方主任,住建局-房子是住的-方主;妇联的余燕主任,余燕-燕余-艳遇-美女-妇联;有个很凶的张总-张牙舞爪的头头-张总。总之,脑洞一定要大,放开胆子想,反正没人知道你在想什么。

    而另外许些人(包括我自己),记住他人名字的能力很差,看见曾经见过的人,只是觉得熟悉,没有对名字及面貌特征进行大脑里的“深度加工”,就很难把名字与他的相貌特征对上号,更不可能叫得出名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3-04-24谈谈记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zpy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