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有一个豆瓣上的帖子招来一片骂声,那个贴子大体上的意思是女生大多没有男生有幽默感。贴子的作者仿佛是个女生。按照我的纯理科生的思维方式,对于这个问题如果要得出一个可靠的、客观的结论,首先要对幽默感有一个准确的定义,然后要有一个准确的量化的方法来衡量幽默感,还要为男性、女性 各建立一个有统计学意义的随机样本,定性、定量的去测量男女样本的幽默感,最后进行统计学计算、比较...这样写写就已经让我筋疲力尽了,且不说有没有给幽默有定性定量的方法。所以那个帖子所以招人不待见,也没有什么让人奇怪的了。虽然单纯从逻辑上讲,一个反例也许就足以驳倒那个难以成为论点的论点。
在这儿我也懒得给幽默下定义,有时间查查辞海,牛津字典得了。就我个人的愚见,幽默往往跟挑战既有的成规戒律,跳出惯性思维有关,其中潜伏着失败的可能性。传统上,社会默许甚至鼓励男性的越轨行为,对“不守规矩”的女性则是零容忍、惩罚性的。所以我怀疑女性和男性的幽默天份其实是一样的,只是女性的幽默感后天的生长空间相对狭小得多,她们错不得。
对男女的双重标准在性行为上尤甚。张奶奶爱玲在《倾城之恋》中说:“一个女人上了男人的当,就该死;女人给当给男人上,那更是淫妇;如果一个女人想给当给男人上而失败了,反而上了人家的当,那是双料的淫恶,杀了她也还污了刀。” 而对男性,则是一笑置之:“男人嘛,都那样!” 在职场上富有进攻性的男性是有魄力,具有同样品性的女性则是“bitch”。
现在想起来,我的女权启蒙读物应该是《简爱》。简爱的那句:“我们穿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曾经让十六岁的我热泪盈眶。维多利亚时代,罗切斯特先生可以浪子回头,无论他有什么样的历史都可以既往不咎,而简爱小姐必须而且只能是洁白无暇的圣女。《简爱》之所以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三十多次(不知哪部经典名著可以相比?),长盛不衰,和夏洛蒂·勃朗特在其中传达的矛盾信息是否有很大关系?女权主义者看到的是女性的自尊、自强,男性沙文主义者看到的是一个性史复杂的老男人可以让一个年轻纯洁的处女爱上他。大家各得其所,皆大欢喜。
那篇“女生没有男生幽默”的文字出于一个女生之手,让人失望。同性相斥的历史也算源远流长。现代职业护理的开创者南丁格尔就曾经说过:“女人没有同情心, 女人渴望的是被爱而不是爱...”,“女人没有向他人准确陈述事实的能力,她们也没有把事实精确整理成讯息的能力...'
南丁格尔生长于维多利亚时代的一个上流社会的家庭,有一个非常开明的父亲,亲自教她希腊语、拉丁语、意大利语、历史、写作、数学。她的数学功底使得她日后得以成为一个统计学家。她的上流社会背景也为她的护理事业提供了政治、经济上的支持。应该说南丁格尔的成功除了她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她的家庭背景也为她提供了绝大多数同时代的女性所没有的优势。她对女性的评价没有顾及当时女性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失公允。南丁格尔一方面是女权事业的开拓者,另一方面却对女性持有深刻的偏见。
当然,现今的社会女性地位在不断提高,无论是受教育还是就业机会几乎都与男性平等,这是不争的事实。可是几千年男尊女卑的思想对女性的影响盘根错节,潜移默化,要根除岂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最难除的,说到底,还是心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