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非
前几个月52届金马奖颁奖礼在台北举行,获奖名单令人大呼意料之外。而时间倒回去年的51届颁奖礼,其中的一部处女作电影获得多项提名,它就是陈建斌自编自导自演的《一个勺子》。可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部电影并未如期上映,而是一再延迟。幸运的是,在20号这部电影终于登陆院线与观众见面。这真的是值得庆幸的事儿,但事实上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儿。因为《道士下山》早已经上映了啊!
电影的故事简单到不能再简单,“捡傻子-丢傻子-求解释”然后就在解决困惑中变成了另一个所谓的傻子。作为实力派演员,陈建斌选择改编这样一部极具现实寓言意义的电影,真的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更是需要牺牲很多的。原本可以安心当个演员舒舒服服赚钱或者拍一部简单地商业讨喜的电影获得像赵薇、徐峥一样的名利双收。可是他偏不。选择了现在最不受欢迎的类型,在偏远的西北,历尽困难拉上自家婆娘和老同学一起拍摄了《勺子》。整部电影看下来是令人压抑而难受的,尤其是当拉条子和婆娘金枝子的吵架那一段,金枝子控诉着拉条子的老实给家里造成的困境,一句:好人没好报,人善被人欺。似乎表达了陈建斌在这部电影里所要表达的东西,对于人性善良的悲观!
电影被赋予了独立电影常见的质感,粗颗粒、晃动的镜头,乡土的语言,村镇的环境,还有平凡的庸庸碌碌的人。关注的是小得不能再小的弱势村民和傻子,映射的是中国市场经济下的那些失去灵魂的匆匆行人。每一个弱小的灵魂都应该被善良对待,可是在现在的中国,在偏远的西北小镇都能发生这样的荒诞而无情的事儿,那么在大都市的钢筋水泥间隙生存的人又是何种状态。有人说:恶人可恶,但在事实生活中,真的恶人和善良的人都是小比例,有的只是为生存而活着的人。平庸的恶也在这部电影里表现了出来。卖东西的小贩,口里喊着人生就是这样,几次买东西的不同表现诠释了一个平庸人的典型态度。那个派出所的女警官,那个表里不一的村长,还有那个胖乎乎的小店老板娘,都是在塑造那类人物背后的数不清的人。陈建斌饰演的拉条子在追问中愈加迷惑,在自我困境和平庸无为以及蓄意行骗之下终于被逼走上了成为傻子
之路。穿上了傻子的毛衫破落外套,住在了羊圈里,戴上了破帽子,最终完成了成为傻子的三部曲。最后的主观镜头凌厉有力,极为讽刺,谁是真傻子谁又是假傻子?谁在别人眼里又不是傻子?戛然而止却又引人深思。
电影的优点除却勇敢的选择的题材,还有三点,一是电影寓言似的表达,有如《秋菊打官司》和《鬼子来了》那样,既讲了故事,更成为一个意味深长的寓言。只不过,相比于张艺谋和姜文,陈建斌在全过程的操作中少了一些完整性和节奏性,整部电影节奏平缓,一直让人揪心,但却没有让人有看《鬼子来了》的畅快和激动。显然这可能是两部电影在剧本创作功力上的差别。第二点是影片坚持了原生态,演员为此牺牲形象,并且学说方言。最大的亮点是几乎不漏正脸的王学兵和只有几句叫“妈”的台词的金世佳。一个塑造了小城混混的恶人,一个塑造了能吃不能说的傻子。再加上蒋勤勤的表演,三人构成了这部电影演技的担当。只可惜,作为主演的陈建斌有几处竟然说了普通话,还有那些龙套配角的背台词式的表演使得电影的表演分数下降了几个点。第三是电影的几处亮点戏份处理,拉条子追车时的《忐忑》,在节奏上,在车里车外的反差给人一种喜剧感,可是又深深忧虑。还有不断重复的被叫下车时候的后视镜的那场戏,夸张中彰显戏剧渲染力度。最大的亮点戏份恐怕还是当属梦中自己杀自己仿若杀羊的戏份,恐怖又有张力,还有隐隐的心酸之感。
除却剧本上的缺憾和情节节奏上的不足,电影另一重要的缺点是傻子去哪儿?原本是应该找傻子的过程变成了追问傻子有什么用的困惑求解,这也是电影急于表达主旨而忘却了电影作为故事的属性。我不惮以最大的悲剧性来揣测故事,可惜,电影没做到这些。不过,还是要推荐电影给每一个愿意观看现实电影的人,只不过,不能一直看,否则,生活就变得真的毫无希望了!
——莫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