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跟爸妈聊了很久,妈妈虽然不能理解什么是财商,但还是非常耐心倾听、想了解我的动态,而我也意识到自己的改变。过去我只会用一句“我很好”搪塞一下结束话题,从未想过好好地沟通,把他们当作可以依赖的朋友,也可以自黑、偶尔吐吐酸水、撒撒娇。其实反躬自问,自己对家人的用心几何?声称打拼为了家人,但日常的互动和关心、投入的注意力又有多少呢?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上吧,工作变成了借口,但忘了以终为始,忘了工作为了什么?
今天触动最大的一句话是:“帮助世界前,请先帮助好你身边的人。”我联想到《金钱的灵魂》里提到“我们对于金钱的行为常常相左于内心深处的承诺、理想和价值观。人类真正至关重要的,我们最普遍、最共同的灵魂承诺和核心价值是:我们自己、我们所爱的人以及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健康与幸福”。如此,是不是应该以终为始?为梦想拼搏的同时,心系工作、心系员工、心系梦想的同时,别忘了先照顾好身边的人。
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都觉得不够、不够好、不够自信、赚得不够、总是追求更多,但对于“更多”的追求,使我们很难体验到我们所追求的、或者我们已拥有的东西的更深的价值,往深处走,往深处走,go deep!我其实并不是否定追求更好的生活,不是否定赚更多的钱,而是这些行为背后,我们的信念是什么,是基于不够的匮乏心理,还是希望把金钱当初是能量、是爱、承诺与服务的媒介,是我们支持自己最关心的事物的机遇?这两个信念会带来截然不同的行为方式,会带来完全不同的幸福指数,
可以思考:金钱是什么?为什么很多富人并不快乐?为什么巴菲特和芒格爷爷说:高兴、开心的程度并不跟财富程正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