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赵孟頫这个名字,各位读者定然不会陌生。这位中学历史教材中必提的人物,是南宋末年至元朝初年的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且祖上系天潢贵胄,是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不过,本文的主角,并不是赵孟頫,而是他的才女夫人——管道升。
管道升,字仲姬,一字瑶姬,元朝著名的女性书法家、画家、诗词创作家。她天生才资过人,聪明慧敏,艺术天赋极高,“翰墨词章,不学而能”,在书法方面造诣尤深,与东晋的女书法家卫铄(“书圣”王羲之启蒙老师——作者注),并称中国历史上的“书坛两夫人”。在书画诗词方面,她与赵孟頫堪称知己,二人作品既各有千秋,又相得益彰。
公元1288年,赵孟頫与管道升喜结良缘。成婚后,夫妻二人相濡以沫,在书坛画苑中相偕游艺,在宦海风波中共担荣辱,留下了许多佳话。不过,生活不会是永远一帆风顺的,红颜易老,年华易逝,已近不惑的管道升,终于不可避免的遭遇了中年危机。
公元1292年,三十八岁的赵孟頫开始了自己的外任生涯。他先是出任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几年后又在江浙等处任儒学提举。在江浙期间,他利用公务之便,广交文人雅士,遍游当地山水,多阅书画收藏,艺术创作愈发丰厚。在此春风得意、事事顺心之时,其才子的风流本性逐渐显露出来。
江南一带,自古即是繁华风流之地,赵孟頫在江浙任职后,久久未曾归家,只是偶尔给家中寄回几封书信。女人天生心理敏感,留居京城的管道升,意识到夫君定是在外有了移情别恋之举。不过,她既未对赵孟頫妄加指责,也没有假作大度不加过问,而是画了一幅墨竹图,并附诗一首,寄给赵孟頫。
诗中写道:“夫君去日新竹栽,竹子成林夫未来。容貌一衰难再好,不如花落又花开。”含蓄地表达了对夫君的思念和自己担心他另结新欢的忧虑之情。赵孟頫读过诗后,心下愧疚不已,没过多久便归家省亲,一场情感危机在管道升的巧计下就此化解。
然而,管道升的正宫保卫战,并未到此终结。几年后,已届知天命之年的赵孟頫,眼见同僚们家中都是桃红柳绿、莺莺燕燕,心思便又活络起来。不过他与管道升毕竟感情深厚,对着结发妻子还真是赧于直接启齿,于是他发挥了自己作为一个文人的专长,给管道升写了一封字笺投石问路。
这封字笺内容如下:“我学士,尔夫人。岂不闻陶学士(陶谷,北宋初年大臣,曾为宋太祖赵匡胤起草周恭帝禅位诏书——作者注)有桃叶、桃根,苏学士(苏轼——作者注)有朝云、暮云。我便娶几个吴姬越女,也无过分,你年纪已过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
从这首词的内容不难看出,在与夫人提及纳妾一事时,赵孟頫还是颇为心虚,不然也不会扯出前朝名士陶谷、苏轼来为自己壮胆打气,似乎这样一来,纳妾一事即是顺理成章,理所当然。不过,这一次他还是低估了夫人在婚姻生活中的智慧。
读过夫君写下的这段文字后,管道升心中的酸楚难以言表。此时此刻,她很想声泪俱下地将赵孟頫痛斥一番,但她最终还是控制住了情绪,再次静静地走进书房,铺纸研墨,提笔行文。
许多时候,文字的力量就在于,它不仅能排解作者内心的抑郁之情,使其一消胸中块垒,还能涤荡读者被欲望填满的心窍,令其迷途知返。当赵孟頫读过夫人的这封回帖后,顿时被深深地震撼了。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俩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这就是流传后世的《我侬词》,词中既无哀怨的泣诉,也无冷酷的决绝,虽然只有寥寥八十余字,却将夫妻二人早年耳鬓厮磨、迩来恩爱情浓的场景跃然纸上,令人读之不免怦然心动。
夫人这番至情至性的表白,令赵孟頫懊悔不已,人生得妻若此,夫复何求。那些妙龄佳人纵然倾国倾城、人面如花,又怎抵得上夫人半世的心有灵犀,一生的相知相守。自此,赵孟頫终生再未提起纳妾之事,而那两张字笺则被贴在了书房案旁,夫妻二人之间再无嫌隙。
公元1319年,五十七岁的管道升病逝。对夫人的去世,赵孟頫悲痛欲绝,他亲自为管道升撰写了《魏国夫人管氏墓志》,这篇墓志,不仅是对爱妻的深切怀念和沉痛悼挽,同时也是一位文化艺术大家对另一位文化艺术大师的崇高敬意和公正评价。三年后,赵孟頫也追随夫人而去,夫妻二人合葬于浙江省德清县千秋乡东衡山,真正实现了《我侬词》中的“死同一个椁”。
长按下图,关注白话微历史。
微信号:baihuaweilishi
点击公众号首页下方“往期精彩”,阅读更多精彩文章,欢迎关注转发朋友圈,留言多多指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