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知识付费平台非常多,名声较大的如得到、喜马拉雅、千聊、十点课堂等,每一个平台的设计和文案都在暗示我们,我们的知识缺乏有多么的严重,别人都已经开始学习了,我们却还在犹豫,我们如何能竞争过别人。
于是为了缓解这种焦虑,我们迫不及待地买下了某一个课程,购买的时候没有一丝犹豫,我们不知道这个课程是否适合自己,也不知道这个课程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反正别人买了,自己也买,总没错的。这也许就是心理学上的从众心理。
一次从众、两次从众都没问题,但是超过三次后,我们还依然选择从众,我们是不是应该要开始有所警觉呢?
我们再一次买课程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先问问自己,这个课程能否解决我的现状,或者这个课程里的知识在现阶段能否用得上。如果暂时用不上,我们能否缓一缓呢?
我们为什么会乐此不疲的去买完一个课程又买另一个课程?
我思考了一下,发现有以下几点原因:
1.课程太便宜
各大知识付费平台都在打着一个口号,这个课程仅需99元、仅需199元,每天只需不到一杯咖啡的钱,你就能享受到大咖为你讲课,你就能享受到清华北大等教授教你他们课堂上的知识。
每当我们看到这些口号,大脑立马会做出一个强烈反应,一个非常形象化的对比,这个课程只需要99元,能无限次回听,而我们去喝一杯咖啡,也需要30多块,但是咖啡喝完就没了,而课程却能无限回听,经过这么一比较,发现这个课程太划算了,然后我们毫不犹豫的购买。
不知道你是否因为这样而掉坑,反正我就是因为这样而囤了一大堆课程。很多课程的知识都差不多,说的都是底层逻辑,如果我们把一个课程的内容认真学会并吃透,那么很多相似的课程,我们就不需要掏钱。
2.惯性思维
小时候,我们每次去玩就会被骂,但我们只要去看书,就能得到表扬。长期下来我们就会形成一种惯性思维,看书能否学进去不重要,看书能否吸收知识不重要,反正看书就对了。只要看书我们就能得到表扬。
而我们现在也是基于这种惯性思维,不管这个课程是否是我的刚需,不管这个课程是否能令我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也不管这个课程我能否完成,反正买就对了,毕竟买课程总比买其他奢侈品好。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买课程给我们一种心理满足,觉得自己很上进。
3.从众心理
我们人类是一个非常怕孤独的物种,也许是几千年来进化所致。毕竟在远古时期,如果我们人类不聚在一起,我们是打不赢狮子老虎的。
基于这种基因,我们非常怕自己与别人不一样。所以看到别人买课程,而我们不买,我们就觉得自己很另类,为了显示自己和别人是一样的,你买一个,我买一个,你买另一个,我也跟着买另一个。
基于这三种原因,课程便宜、惯性思维以及从众心理,我们买下了一个又一个并不适合自己的课程。我觉得我们是时候要开始说不,如果没有搞清楚这个课程是否适合现阶段的需要,勇敢的说不,如果这个课程不能马上解决我们的问题,勇敢的说不,如果这个课程与我们不匹配,勇敢的说不。
知识爆炸的时代,课程是学不完的,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有用的,从现在开始勇敢的对不适合自己的课程说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