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从小接受唯物主义教育的学生,我一直很怀疑,到底有没有“因果轮回”,如果人做恶了,会不会有报应?
今天读历史的时候,好像找到了答案。
继续读《活在大宋》,赵匡胤从一个掌握禁军的殿前都点检,“黄袍加身”变成了皇帝。
原来他抢夺了王位以后也是吃不香睡不好的,他最大的心病就是怕别人也效仿他,把他的皇帝位置给抢走。
所以,手握重兵的殿前都点检就像是悬在他头顶的一把利剑。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害怕有军政大权的开国功臣,解决的先例有刘邦,作为大汉开国皇帝,他一口气杀了6个功臣。后来的朱元璋也是毫不逊色,解决了一批有功的文臣武将。
到了赵匡胤,他杯酒释兵权,把功臣们约出来喝到酒酣耳热,说自己当皇帝日子不踏实,整夜整夜睡不着,怕别人也披上黄袍!
大臣一听,瑟瑟发抖,说俺可没有这样想!
然后赵匡胤就劝臣子:“人生如白驹过隙,所为好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
卿等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永远之业,多致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
朕且与卿等约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
换成大白话就是,人生苦短,我们努力打拼不就是为了有钱有乐子,让孩子不吃没钱的苦?你们把兵权交上来,找个藩地,买下土地豪宅,作为后代的永世基业。你们自己就天天喝喝小酒,唱歌跳舞,逍遥快活。
朕和你们结成亲家,你们也不怕我对付你们,我皇帝当得安稳,你们享受荣华富贵,这多好啊!
大家一听,真是这个道理,我们拼搏到头了,再努力就功高震主了,有钱有权无后顾之忧,那就这样吧!
谁知道这风气都是会相互影响的,皇帝不重视武将,国家的权力虽然集中了,对内是安稳了,对外兵力不强盛就埋下了隐患。
并且,官员享乐奢靡,其他人也有样学样,文武百官、文人士大夫、富商大户到庶民百姓,都以声色娱乐为荣。
我们熟知的大宋名人,欧阳修、文彦博、韩琦、晏殊、苏轼等文人,以及南宋抗金名将李纲和主战派中坚胡铨,几乎家家都有十几个、几十个甚至多达数百个家伎。
而且朋友之间还可以把歌伎互相赠送,范成大就送了一个小红的歌伎给穷酸文人姜夔,姜夔大喜过望,作诗一首《过垂虹》:
自琢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赵匡胤把政权、财权、军权都集中,武将地位贬低,整个大宋等于“自废武功”,内忧解决了,外患却难以抵抗。保住了皇位,最终没有保住王朝。
曾仕强说:“任何时候,都不要随便得罪人,以免心不转人转,哪一天发生‘不是冤家不聚首’的痛苦场面。在中国,你只要得罪某人,他迟早给你好看。
任何一件伤害人的事情,都是一支射出去又返回来射中自己的箭,最终伤害的还是你自己。逃不掉的,所以我们才说,一切都是自作自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