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双鱼
绛珠仙子转世的林黛玉便是诗意的化身,曹公曾借诗赞其“颦儿才貌世应稀”,更将“世外仙姝”的句号给予她。
天地君亲师,在古代人的人生中,老师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这样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她的人生中,也曾有两位老师给予她言传身教。
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林家出身列侯,书香门第,母亲出身钟鸣鼎食礼乐簪缨之家,对这个女儿,夫妇俩自然是倾尽心力。古代对女子“三从四德”的教育是从小就开始的,其中的礼仪教育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尤其是身为母亲的贾敏,闺中享尽尊荣,自然会将自己在闺中所学教导给女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塑造和影响者,林海的清高传承给了黛玉,养成了她清高孤傲,不流于时俗的性格。体现在喜欢的诗书中,她喜清冷不喜热闹,喜散不喜聚,喜李义山的孤寂。
自小被充作男儿教养,所以黛玉性子直接干脆,待人热忱,更不会也不屑玩心计;贾敏灌输给女儿那些大家闺秀需要遵守的规矩礼仪,对荣府的介绍中不经意中流露出的态度,也影响了黛玉,使得小小年纪便对外祖家心怀谨慎不能小觑。
父母的教导下,林黛玉初入贾府,言谈举止看,处事风格如行云流水,不慌不忙,应对上下礼仪周全,大方得体,展现出端庄高贵的淑女风范。
另一位便是好坏掺半的贾雨村,很多读者认为贾雨村就是一个小人。他忘恩负义,助纣为虐。这样一个小人,能做林黛玉的老师,让很多人不满,也不解。
回顾一下可发现,贾雨村是在被罢官后游览至扬州因盘缠不继,为解一时困经人推荐做了林府的西席。此时的他,品行尚未如日后那般恶劣。
当时的他,优点很突出。贾雨村也是进士出身,才学曾得到甄世隐的赞叹。假如他才疏学浅,中过探花的林如海自然不会为爱女择其为老师。既有学问,又具一些为官经验,这样的人为林海欣赏不足为奇。
正是因为林海欣赏,所以,在贾雨村的起复,林海起了极为关键的作用。之后黛玉首次进京,便是由贾雨村护送,第二次也机缘巧合,依旧是师生二人同行。
贾雨村的才华,也得到了贾政的赏识,贾府门第很高,各类才子宿儒都趋之若鹜,贾政每日里门客相公围绕,便他对贾雨村的欣赏却是掩饰不住的。并且还曾训戒儿子宝玉多和贾雨村结交。
抛开人品不论,当时的贾雨村,当林黛玉的老师,完全能胜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贾雨村教,也是教授黛玉知识。 针对这个聪颖的女学生,贾雨村可以说是因材施教,如,黛玉身子弱,身为老师的他便没有苛责,甚至觉得自己教得很是轻松。黛玉避讳母亲贾敏,写敏字时总删减一两笔,贾雨村给予充分的尊重,从未细究过。在和冷子兴闲聊时,方知贾敏乃金陵贾家之女,言语中流露出对黛玉的欣赏。
这都是在与黛玉教学过程中的感受。
虽黛玉自小被充作男儿养,但贾雨村是林黛玉初识人生的第一个外人,必有与贾雨村教学,观念上产生的不同。
当时的贾雨村,还没有蜕化,还没有沾染官场上那些歪风邪气,还没有被浸染得,所以,他都给黛玉的一些人生的道理,应该还是正道。
贾雨村曾对冷子兴言,自己此前还在金陵城的甄家处馆,教过甄家的宝玉。真真假假假,真亦假来假亦真,甄家贾府实为一家,真假宝玉实为一人,所以他是黛玉、宝玉的老师。他见多识广,不以黛玉和甄、贾宝玉不合时俗的行为而侧目,而是奇之并重之。
并且,在与荣府搭上线之后,他更是对贾宝玉表示了亲近交接之意。固然,此时的他的目的不太纯粹,但也不可否认的是,他对贾宝玉是欣赏的。对冷子兴口中的荣府众女子也是欣赏的。 从这方面看,这位老师还是称职的。
黛玉在初入荣国府时,一行一动不卑不亢,与父母的教导有关,但贾雨村有教习黛玉时,想必也会将一些人情事故、应对经验。
但,一个人幼年的教育是深刻难忘的,当时的黛玉已五岁,父母教导的影响已根植于心。满腹诗书,学识渊博,天生就具备恃才傲物的文人气质。这是父亲传承给她的。 但她对丫鬟、奴仆等下人体贴宽厚,想必是母亲给予她的影响。
林黛玉的人生是诗意的,纯粹干净的。师者,能传道能解惑能授业,但唯独品行不可教。她对老师贾雨村教的那一套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实用哲学是排斥的。王熙凤、薛宝钗等人八面玲珑,左右逢源,林黛玉骨子里接受的是父母的熏陶,一直宁折不弯,不向曲中求,对那些伎俩不是不知,实在是不屑为之。
道不同,所以,黛玉与自己这位教师渐行渐远,与宝玉二人志同道合,情趣相投。黛玉从未在贾宝玉面前提起过此人半句。更不曾劝说宝玉从仕图学经济。 不然,依宝玉对黛玉的尊重,他不会对贾雨村那么轻慢并尽量远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