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前冷思考

作者: 东方一任 | 来源:发表于2023-09-07 09:17 被阅读0次

    又到一年九月十,手机微信尽祝福。无论微信朋友圈,还是微博公众号,铺天盖地都是问候老师、向教师致敬的。忽然冒出一个念头,那些写回忆文章的,大概都是读书时的好学生,受到老师的喜爱和优待,因此才会有深厚的感情。那些不听话的学生,把老师气破肚的学生,肯定不会写这样的文章。他们会如何回忆教师呢?也许他们根本不去回忆。

    谈到教师,大家多会想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很多人认为,教师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最光荣的职业之一。我却不这么看。尊重教师,应该让教师获得实实在在的实惠,让社会上的人都争着去做教师,而不是首先选择考公务员。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多次以不同的日期作为过教师节。1931年,教育界知名人士邰爽秋、程其保等人联合京、沪教育界同仁,议定每年6月6日为中国教师节,得到全国响应,但没有得到官方的立法承认。1939年,国民政府决定以孔子诞辰日,即8月27日为教师节。但由于日寇入侵,山河破碎,这个教师节并未在全国广泛推行。1952年,台湾明确规定,孔子诞日为教师节。

    1950年,周恩来总理认为教师是脑力劳动者,提议以“五一”劳动节同时作为教师节。但因劳动节是全国性的节日,活动内容很多,而教师节没有单独的活动。“五一”并未真正成为教师的节日。

    那么,现在众所周知的9月10日教师节是怎么来的呢?1981年8月30日,《光明日报》头版刊登《建议建立教师节》的“读者来信”,北京读者章连峰建议:“定每年九月一日为教师节,全国学校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 同年,在全国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上,包括叶圣陶、雷洁琼在内的民进17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建议确定全国教师节日期及活动内容案》。提案的主要发起者及撰稿人是时任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民进中央常委的方明。

    1982年4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联合,由张承先和方明共同签发的“关于恢复‘教师节’的请示报告”送中央书记处。同年7月20日,《光明日报》再次以“读者来信”的形式刊登《建议每年开展一次“尊师周”活动》,作者为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师田家骅。田家骅建议:“教师应有自己的节日。日期最好在暑假后开学的第十天为宜。”这恰好与后来教师节的日期相吻合。

    1983年,包括葛志成、霍懋征在内的民进十几位政协委员再次在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联名提出《为提高教师社会地位,造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建议恢复教师节案》。

    1984年12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也再次将“关于建立教师节的报告”送中央书记处并报国务院。报告中也解释了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的原因。同年12月初,暨南大学和中山大学学生倡议建立“尊师节”。1984年12月6日,《北京晚报》刊出记者编写的文章《王梓坤校长建议开展尊师重教月活动》。12月15日,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王梓坤院士,联合启功、陶大镛、朱智贤、黄济、赵擎寰等著名学者积极响应,联合提议设立单独的教师节。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教师节的设定,不应该忘记以上有识之士。2023年的教师节是第39个教师节。

    在社会热热闹闹地庆祝教师节的时候,教师要反思自己,是否只关注好学生,成绩优秀的学生受到更多的青睐。是否对成绩平平的学生更多的关爱,不轻视他们,尊重他们的自尊,保全他们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知晓起码的常识,获得求生的技能,特别是凡事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素质,永远心存感恩的素质。

    从1985年做实习教师以来,在教接近四十年。有诗赞曰:不惑之年教学忙,度岁未觉时日长。反哺问学逢节日,满头白发似秋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师节前冷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gbl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