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上书店》大概是我耗时最少就看完的一本书。
虽然买了之后放了很久才开始看的,然而读了几页便刹不住车,然后便读到凌晨,然后就只能在不得不睡的情况下伴随着那讨人厌的狗叫声睡去。
个人偏向于读文学类的书籍,也更偏爱日本的悬疑小说,东野圭吾就更不用提了,自然是爱着的。
对于美国的书暂时没什么好感,大概是因为之前读过《雪人》这本书,虽然也是悬疑类的小说,却和日本的类型相差甚远。内容仿佛过于复杂纠缠,没有美感的又复杂冗长的名字,而我又只是断断续续的读,读得又不甚明白,只得放弃。
从此便对美国的书再无好感,即使后来的《萤火虫小巷》,《再见萤火虫小巷》给我留下挺多感触,我想暂时也改变不了我对美国书的看法了。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很多转折点,在某个最艰难的岁月,它发生,它改变一切,仿佛因为它的存在,我们获得了新生。
“A.J.费克里,人近中年,在一座与世隔绝的小岛上,经营一家书店。
命运从未眷顾过他,爱妻去世,书店危机,就连唯一值钱的宝贝也遭窃。他的人生陷入僵局,他的内心沦为荒岛。
就在此时,一个神秘的包袱出现在书店中,意外地拯救了陷于孤独绝境中的A.J.,成为了连接他和妻姐伊斯梅、 警长兰比亚斯、出版社女业务员阿米莉娅之间的纽带,为他的生活带来了转机。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 。
小岛上的几个生命紧紧相依,走出了人生的困境,而所有对书和生活的热爱都周而复始,愈加汹涌。”
——豆瓣(因觉得自己写不出这样的简介)
神秘包袱是什么呢?我也很好奇,所以那天晚上可劲儿的看,没错,是一个孩子,一个两岁零一个月的女孩。
《岛上书店》这本书有一个地方在我读的时候,感触特别深,谷歌,A.J.只要遇到不懂的事,就会在谷歌上搜索,尤其是对于该喂两岁零一个月的小孩吃什么,而搜索到的答案是父母吃什么,孩子就能吃什么,然而A.J.吃的食物大部分都是让人恶心的冷冻食品,所以他只能打电话求助妻姐伊斯梅,大概也是从这里,A.J.不得不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也不得不与除自己外的其他人有所联系。
另一方面我一直注意着A.J.所强调的两岁零一个月,很让人发笑的认真,不是小孩,也不是两岁的小孩,是两岁零一个月的小孩,这样的较真,这样的实在,不知道配不配得上强迫症三个字。
一个人无法自成孤岛,一个人无法自成最理想的孤岛。
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本书。我们孤独,所以我们读书,我们读书,所以我们不孤独,我们并不孤独。
每个人都会有孤独的感受,即使周围有很多人,那种说来就来的孤独感也会如影随形。重要的是要如何来应对这种感受,苦苦挣扎最终那孤独的感受没有丝毫的减弱,这大概就是百年孤独描写的所有人的结局,只有等人都不在了,那种深入骨髓的孤独才会消失,或者又只是死去的人感受不到了,所以才说消失了。
岛上书店的老板不幸却又万幸,无法忍受孤独,已选择堕落至死的生活,却在遇到玛雅,遇到阿米莉亚后改变了,而这些改变又和书一直有着联系。
所以,书大概是减弱孤独感最好的方法吧,至少是对我来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