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汉初三杰之一——韩信,大多都是他的功赫伟绩,什么背水一战,北上燕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啦等。韩信的军事才能当然不可忽视,这也是刘邦胜利中不可或缺的。但是,为何一代功臣韩信最终死在了自家人手里?诸多历史学家于我一样,引起这个疑问,再加深究,最终得出了答案。
对于这历史疑问,许多历史学家持这样一个观点——韩信的死因是因为刘邦。韩信苦劳苦战,帮助刘邦打下了天下,地位当然不低,影响力夸张的说能与刘邦匹敌,当然人缘并没有刘邦好。这些历史学家认为,这样的韩信,在当时秦亡,项灭的情况下,极大程度的威胁到了刘邦的地位与权力,所以刘邦叫来吕后等下了手。当然,这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因,但是我并不这么认为。因为在引杀韩信过程中,吕后与萧何商量后才做出的决定。所以便有了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一历史典故。但是,这句话你仔细一回味,便会发觉出其中的矛盾了。当初,萧何月下追韩信,才得来的韩信,可见萧何对韩信肯定是有“感情”的,但是为什么在吕后提出后并未坚决反对呢?那肯定是有其中的原因的。而这一原因肯定是萧何无法辩证的,同时也是韩信自身的错。这样一来,不难想出,韩信当时肯定是有谋反等这系列的妄想举动。事实证明,果然是如此。
所以韩信的死,纯属自己的作死。
高祖六年,为楚王的韩信,被告有密谋。将之告于刘邦,而刘邦诸下大臣都持解决韩信这一隐患,可见韩信人缘似乎并不讨好。这使得刘邦非常犹豫懊恼,最终将其贬为淮阴侯。毕竟刘邦考虑到韩信的功功绩绩,就当将罪赎功了。可韩信并未收心,之后又与陈豨密谋,串通好来个里应外合。准备与刘邦共分天下。可惜韩信按捺不住,反映举止稍显异常,可这一切被吕后看在眼里。吕后察觉不对,便与萧何商量后召韩信如永乐宫,挂掉了。
而吕后这波操作可是既顾及了丈夫刘邦的地位与权势,又消除了对长远发展来说较大的隐患。要知道,当时若不除掉韩信这一大隐患,刘邦在位可能还好,但一旦刘邦去世,韩信的机会可就来了啊。这样看来,吕后的担心与忧虑是不无道理,甚至是精明的,可是吕后的这波操作,并未征求刘邦的同意,而是直接动用了私刑,干掉了韩信。
反观韩信,真是不知好歹。虽说你功不可没,但刘邦同样待你不薄,居然起了野心,而刘邦在第一次已经警告了韩信,但韩信似乎依然并未死心,只能说是自作自受了。不像张良,知道利不可多图。
(仅代表个人观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