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两种不同的工作风格
年初,老板给小王和小李分别下了今年的销售任务1000万,他们应该怎么规划今年的工作呢?
小王的方法是把这1000万分解到每个季度,先盘点一下手里的客户,跟他们沟通今年的需求和大致的时间点,再估计一下新客户的节奏,当然还需要多算一点,以应对客户需求不及预期的情况。最后形成一个每季的任务节点表。
这种做法,借用一个数学概念,属于“动态规划”的一种:把一个大问题变成几个小问题,分别列出局部方案,再把这些解答组合成一个全局方案。
小李的方法就很简单了,两横一竖,就是干,猛干三个月,再大干三个月,年中看看离1000万的目标还有多少,如果差不多了,就要考虑是选择继续猛干,大超指标,年底争取加薪升职,还是进入摸鱼模式,把潜力留给明年?
如果不够,就要开始拓展新客户,如果三季度结束还有很多没完成,那就要想想有没有什么非常手段,或者干脆想想明年怎么办?
这种做法,也借用一个与“动态规划”相对的数学概念,叫“贪心算法”:
因为整个问题太大太复杂,我不知道怎么解,就先切下一小块问题,找到这一小块问题的最优解法,解决后,再切下一小块的问题,再找到最优解法……,每一步,我都只知道现在的目标,和现在的最优方案,最后组合起来,就是整个问题的答案。
鲁迅先生称之为:“世上本没有路,走多了就成了路。”
这两种做事风格与人的性格有关,好比自助游,有人事先做好攻略,详细到城市公厕分布;有人喜欢随机应变,只要大方向没错,就可以尽情享受旅途上的“意外”。
本文就借用“动态规划”和“贪心算法”这两个概念,分析两种不同的职业发展规划。
二、目光长远与专注眼前
小王和小李是同学,同一年进公司,但两人的表现大不一样。
小王有一个人生目标,将来要出去创业。所以小王的职业发展规划是这样的:
首先、把从现状到目标的职业生涯分为三个阶段:准备创业、创业期、经营企业;
其次,把第二阶段的“创业期”作为核心阶段,为了这个阶段更顺利,第一阶段就要做好准备,要实现三个小目标:积累经验、资本和人脉;
最后,围绕这三个小目标,确定自己现在要做的工作。
这就是“动态规划”式的职业发展,把职业发展的大问题分解成职场不同阶段的目标,再确定每一阶段的核心任务。
而小李的职业发展计划就是另一种风格:
这是“没有计划”的计划,就像大部分新员工,小李并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只有一个“力争上游”的职场大方向。
在他看来,这就够了,创业也好、做职业经理人也好、成为行业大牛也好,现在要做的事,其实也没多大区别,还不如专注于解决眼前的问题:提升能力、搞好领导同事关系、争取早日升职加薪……
这就像前面说的“贪心算法”:未来会怎样,谁知道呢?不如把眼前的事做到最好。
这两种职业发展道路,哪一种好呢?我们来比较一下。
三、“动态规划”的四个缺点
“动态规划”的职业发展道路看上去很完美,我们不吝用“高瞻远瞩”一类词来形容这一类人,但这种方法有四个缺陷:
小王规划了今年的1000万销售任务,发现缺口很大,他需要在一季度就开始拓展新客户,才能保证这些新客户能在年内下订单;可这个行业的新客户都是三季度开展销会时获取,一季度更适合在春节前,把去年谈得差不多的意向变成订单合同。
1、这就是“动态规划”的第一个缺点:“全局最佳方案”分解成的每一步,并不一定都是“局部最优方案”。
比如小王为了保证“创业”这个关键目标,他在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阶段做出的,很多都不是最佳选择——
在同事努力做业绩时,他更在意与某些客户保持私人关系,导致他的业绩上不去;
符合自己发展方向的业务过度投入,其他业务不闻不问;
领导觉得他工作心浮气燥,同事觉得他鬼鬼祟祟……
2、第二个缺点,“动态规划”对人的要求太高了。
比如对于小王而言:
刚刚毕业就要有一个十年以上的职业规划;
要有为了创业大目标,放弃眼前晋升机会的胸怀;
要有坚定的信心和清醒的自觉,相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3、第三个缺点,容易“始于伟大,终于琐碎”。
如果小王一季度重点做并不适合在此时开展的拓展新客,很可能到最后,新客户没有拿到,老客户的订单也落实得不好。
如果小王职业发展的第一阶段完全为了第二阶段而存在,没有掌握必要的技能,那么创业就将成为他永远无法到达的阶段。
所以大部分理想都是始于伟大,终于琐碎。
4、第四个缺点,也是最致命的问题——小王可能做了几年后,渐渐发现,创业并不是他真正想要的。
人的进步是一个不断扩大知识面的过程,但“面”大了,“边”也长了,你知道的越多,你不知道的也越多,你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也越多。
大多数人生目标都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能力越强,你就越怀疑,这个目标值得去实现吗?
时过境迁,累觉不爱,这才是“动态规划”的最大危机。
再来看看小李的“贪心算法”,问题也是一堆。
四、“贪心算法”的两个缺点
“贪心算法”胜在简单,人生不需要目标,走一步算一步,但每一步都力求走出“最优解”。
但缺点也是太简单,图样图森破。
1、问题一,把局部“最优解”加在一起,一般都不是全局的“最优解”。
1000万的任务,小李一季度挑最容易的完成了500万,但该正常拜访的客户没有拜访,还有可以争取一下的大客户直接拱手让给竞争对手,这对未来的生意拓展而言,是“最差解”。
再看职业规划,小李的学习能力很强,两年就成为公司的技术“小牛”(第一阶段的最优方案),因此把时间继续花在提高技术上成长效率更高(第二阶段的最优方案)。可那些技术不如他的,在项目管理、客户沟通、领导关系维护上发力,最后反而成了他的领导。
第一阶段的最优方案+第二阶段的最优方案=全局非最优方案
2、问题二,“贪心算法”有一个最大的风险,它很可能让你进入“死循环”。
假如小李毕业后进了官场,想不停地往上升,就一定要在某个年龄段之前,达到相应的位置。一旦掉链子,接下来所有的“局部最优解”都无法把你从“死循环”中救出来。此时再想要从体制内跳出来,就要“开倒车”,放弃掉很多现有的利益。
真正的人生和数学算法不同,程序是死的,而人是会变的,加上环境对人的改造,这两种路径就更复杂了,有时甚至能合二为一。
五、 不小心就合二为一
走“动态规划”路线的小王,到三季度末,任务眼看很难完成,但手上新客户拓展不了了,他发现小李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于是想用手上的新客户去换小李的新订单。
计划赶不上变化,小王不知不觉走上了“贪心算法”的路子上。
走“贪心算法”路线的小李刚进职场,苦心提高技术(第一阶段的最优方案),等学有小成后,他发现沟通也很重要,但他在第一阶段已经被改造成标准的“程序猿”模式,不愿意改变自己,所以就跳槽到了新公司,继续他的技术大牛之路(第二阶段的最优方案)。
第二种“贪心算法”路线,已经很接近“动态规划”了——把“成为技术大牛”当成人生目标。
当然,本质还是不同的:“贪心算法”认为,未来并不存在,未来是你不断的创造出来的——只有我在“成为技术大牛”的道路上不断行动,这个人生目标才有意义。
而“动态规划”相信,只有你想要“成为技术大牛”,并拥有实现它的能力,你现在的行动才有意义。
所以,“最优”的标准是什么,才是最大的难题。
六 、人生是选出来的,还是走出来的?
无论是“动态规划”还是“贪心算法”,其实都承认一点:职业发展道路,没有绝对的“最佳”,只有你能把握的“最佳”。
不同的是,“动态规划”相信最佳答案是选出来的,人生最重要的就是那么几步,只要围绕这关键几步,就能规划出最佳路线图。
而“贪心算法”认为最佳答案是走出来的,把每一步走好,就是最佳人生的选择了。
当然,这两种职业规划路线都是理论上的,实际生活中,我们总是在这两者之间。
没有人能真正做到“贪心算法”所说的“活在当下”,你的任何一个职业选择,都包含了你对未来的期待;也没有人能真正做到“动态规划”的“算无遗策”,想要把握自己的人生,少走弯路,唯有更多的知识、工具、方法,才能帮你做到这一点。
(来源:世界经理人,作者:人神共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