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提议要建这个读书打卡群的时候,起初我是反对的,因为每天无故监督别人看书,总有些吃力不讨好、咸吃萝卜淡操心的嫌疑,并且,大家都这么忙,你这不是给别人添堵吗?毕竟转发一个东西不就是秒秒的事嘛!但我一反对,丈母娘就立马跟着反对,并且“语调屏人”,眼看着跟复读机一样的话要开启循环模式了,我赶紧识趣的转反对为赞成,强力支持一波,王老师美丽的大眼睛狠狠瞪了我一下。
其实,我个人虽在读书上已不需人来监督,但将每日所读所感记录为文,将那种“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感官的形象”转换为文字,非得有高度的自律才行,否则,靠这种“无形的眼睛”式的他律来监督也是一种好的方法。我虽信佛,但“持戒”的能力很差,若有师父时刻举棒在顶,或许也能证得三昧真谛,因此我也很有必要加入此群。二者是因为随着年纪的渐长,人的记忆力下沉的厉害。最近看《中国古诗词大会》,每每到了飞花令环节,你明明经常挂在在嘴边的诗,你明明看过读过甚至给学生反复讲过的诗,但却是脑子一片空白,抓耳挠腮也想不起来,这种失语的状态让人内心焦灼而又觉得自己寡味无趣。林语堂先生说:一年又一年,且行且珍惜。俗话说得好,好记心不如烂笔头。因此,王老师建这个群,恰好可以弥补岁月流逝带来的损失,也可以让我把那些细碎的感觉不断书写积累起来。
王老师建了此群后先后邀请了100多人,但大家都以各种理由婉拒了,最后剩下的都是自家姐妹。正如Delia所说“惰性太大,自己一个人根本养不成好习惯”“想培养一个有营养的习惯”,群主的用意也原本在此。她虽然给我们画了一个圈,但这是一个可大可小的圈,可乐可悲的圈,大可不必在乎别人看法的圈,况且我们不是唐僧,也不怕受妖精的诱惑。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苏子有诗:“无一物中无尽藏,有花有月有楼台。”我们原本都是一片白绢,但在高尚者的精神世界里穿梭,亦会感染自我的品性,“山水有相逢”,愿大家互相监督,让这个群成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一个自我成长的好平台,愿我们描绘出个人生活的最美图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