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和我妹妹去街上店里买烧腊,我挑了几样,但都嘱咐老板娘不要太多,每样来一点。
这是我在在点菜的习惯,因为不知道口味如何。我这人吃东西什么都吃,但是一旦不合心意,一般不会再吃第二顿,所以买多了就浪费。
回家一一试了下,忍不住说:我可以永远相信龙田的卤味。
这么多年过去了,它的卤味不管是咸淡,鲜香,口感,味道的层次感,都和我小时候吃过的一模一样。这意味着,它是合我口味的。
熟食也好,平常菜馆的菜也好,偶尔换换口味可以,包括我最经常点的湘菜馆,也是用来尝鲜的,不可能顿顿享用,不然我就吃不饱。
其实其他都好,就是口味的层次感非常奇特的东西。比如,我就没法接受甜多于咸的事物。这个卤味而言,很容易就是甜酱油或者白糖过多,导致甜覆盖咸。
有人很喜欢,我就爱不上;
还有每道菜我觉得在老家都有讲究的。比如酿豆腐垫苦瓜或者黄豆又不一样,如果不是这两样,我就觉得异端;
炒黄鳝,胡椒粉是灵魂,缺了白胡椒粉的鳝段我总觉得缺了啥。
这口味的事,估计这辈子也改不了。我猜回到兴宁都不行,比如回龙田。
当天晚上我一边吃,一边说:看来没办法,老了归宿还是龙田,毕竟胃在这里。
每次坐白天的车,我最喜欢看窗外各种一闪而过的各种房子。当然,在我们广大乡镇农村的房子样式格局都大差不差,基本都是红砖楼房,一两层,楼顶一个平台。
奢侈点的一楼门口围起来,勉强是一个小院子;也有靠近商业街的,一楼就是店面。
但是那一丛丛的房子里可以看朝向,格局,已经家的外面布置。每每这个过程就会脑袋勾勒如果真回老家,我应该选怎么朝向的地,在这块地上建一个不违和但是又是符合我心中模样的房子,以及这个房子的院子应该怎么打理。
这个过程是个非常有意思的画面:飞车而过,我其实是要远离家去往另外一个地方,那里的一切和我脑袋里的画面都毫不相关。却又因为这些画面,像是另外一种能量的注入。
这种联想我在广州是不会想象的。不是因为这里的房价高到让我不能去想象城市里拥有花园。
而是我好像自动地将广州就联想为努力,一个职业人的地方;而只有家,才是我想一点点建设为自己模样的地方。
这个地方只能是龙田,哪都不行。
不过说真的,从我的人文素养来说,我是真的看不上这个小镇的,没有美景,也没有让我着迷的人文沉淀。这里的人呢,精明盖过质朴,计较多于守望。
可是,没办法,只有这里的每一样我都爱吃,还吃不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