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诗

作者: 余想 | 来源:发表于2017-06-16 10:20 被阅读43次

第一篇诗指的是《诗经》的开篇《关雎》。

我看书没有定性,像一个钟摆,忽而西方,忽而东方,今天开始读国学了。

在中国,它是一股长命无绝衰的热潮,几乎辐射到各个领域。去年三月还是四月,我忘了,公司请来了山东的一个讲师,大谈孔夫子,教我们叩首、行拜师礼,恍如封建复辟。

毕竟它是由方块字组成的,沾染了“天雨粟,鬼夜哭”的魔力。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反映了周朝民间的爱情、婚嫁、农事等现象。《关雎》如风一样缠绵: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翻成白话文,简单一句就概括了:一个男的喜欢一个女的。

但不是西方人那么直接的“我爱你”。他透过雎鸠的声音、流动的荇菜、琴瑟、钟鼓等意象来表达这份含蓄之情。

中国的文化里有拐弯抹角的一面。李白思念故乡,却写起了床前的明月光。徐志摩爱林徽因,却围绕一块墓碑大作文章。

黄磊、周迅主演的《人间四月天》里有一个场景:

林徽因:“那块墓碑上有字,看不清楚了,碑文都风化了,也不知道年代多久了,里面埋的应该是庙里的僧骸吧!”

徐志摩:“不,这里埋的是我,千百年前我来过,我是为了等你来的,你没来,我不肯走。我从黑发等成白发,从壮年等成一堆荒冢,可是我心不死,我只是埋身于此,继续守候。千百年来,有多少人刮过这青石上的苔,问着僧骸是谁,为谁守候,我相应不理,我痴等,从荒冢等成古墓,等到碑文都风化了,终于,你来了,你来悼墓了。”

…………

一只鸟儿、一缕月光、一块墓碑,在诗人眼里,绝不止于本身的意义。它还可以用来抒情、说理。

我后来又看了《桃夭》。诗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以桃树的变化带出女子一生的变化,以物喻人,又是一例。

相关文章

  • 诗诗碎碎念~٩(˃̶͈̀௰˂̶͈́)و

    第一篇博客~٩(˃̶͈̀௰˂̶͈́)و 这里是碎嘴诗的碎碎念的开始~

  • 《关雎》管见

    《诗》的第一篇是《雎鸠》,这叫如今的家长好尴尬。可孔老夫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雎鸠》源于《诗...

  • 从明诗浅析刘勰的诗学观

    《明诗》作为《文心雕龙》文体论的第一篇,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梁以前的诗史,它具体的说明了诗的源流以及诗的发展规律,也...

  • 读《清庙》

    《清庙》是《周颂》的第一篇,即我们所说的“颂之始”。郑玄笺说:“‘始’者,王道兴衰之所由。”因此,每类诗的第一篇,...

  • 仿写《明天要远足》

    妞今天学了一首儿童诗: 然后创造了人生第一篇仿写文:

  • 诗经问答2020-11-18(大雅文王之什1)

    1、问:《文王》写了什么?答:这首诗非常重要,首先这是大雅的第一篇;其次,这首诗的作者认为周文王是受了天命而建立周...

  • 第一篇诗

    第一篇诗指的是《诗经》的开篇《关雎》。 我看书没有定性,像一个钟摆,忽而西方,忽而东方,今天开始读国学了。 在中国...

  • 第一篇      诗

    声音,光线,离别 划过黑暗 乘一道白光去见你 离开这个陌生的地方 回去我们的小屋

  • 【七绝】无题

    浑南微雨细如绵,倦落人间正好天。 心似凌波江月锁,诗三百里第一篇。 ...

  • 怀念大SHI辈出的辉煌时代——绝句篇(11)

    怀念大SHI辈出的辉煌时代——绝句篇 第一篇、李白:千载繁华,驭诗为马 (一) 前言 他是落拓的才子,他是天宠的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一篇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amp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