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文言字词的品味中把握文章所言之“志”、所载之“道”

从文言字词的品味中把握文章所言之“志”、所载之“道”

作者: 玫兰妮 | 来源:发表于2020-08-07 23:04 被阅读0次

    学习一篇文言文,首先要注重“言”的教学,因为把文言文读懂是一个很重要的先决条件。我们在教文言文的时候,大多都是以字词为重。在教字词的时候,又包括重点实词和虚词。比如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出现了很多虚词“而”,老师们,大多会先讲一讲“而”字的几种用法,比如表示顺承、表示修饰、表示转折等,然后再把例句从文章中摘出来,让学生进行判断。其实,不管是教实词还是教虚词,都要告诉学生注重整体语境,上下文贯通了再来理解一一不是解释这一个字的意思,而是把这一个字放在一个具体的语境里面来做整体的把握。另外,教文言的目的绝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这个字的意思,在考试时拿到分数,而是让学生在解读文本时,从表情达意的角度对这些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做一番细读玩味。

    在教字词的时候,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就是要有重点的去教。课下有注释的,学生自己能学会或者通过小组讨论能解决的,就不要再讲了。就好比我们一本书拿来,在上面做记号,如果把所有的字都圈起来,就等于没有圈是一样的。如果只让学生圈画几个重点的字词,学生就会记忆得很深刻。

    除了字词教学之外,还有文章教学,就是要紧扣这篇文章的体裁来教,既要突出这种体裁的文体特征,又要突出这一篇的独特之处。比如《始得西山宴游记》是一篇游记,学习时要突出“游记”的特征,但是它和一般的游记文章又不太相同,一般的游记是以“游”为主,重在写景,而本文却是以“记”为主,重在抒发自己的情感,因此,教学时要通过细读品味字词来体会作者独特的情感。

    在体会作者所言“志”所载“道”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外在的辅助资料。但是,作者所言的“志”和所载的“道”绝不是通过辅助资料体现出来的,而是要通过读文本,使学生从文本的语言表达中自己真正认识到,这篇文言文的教学才算是成功。

相关文章

  • 从文言字词的品味中把握文章所言之“志”、所载之“道”

    学习一篇文言文,首先要注重“言”的教学,因为把文言文读懂是一个很重要的先决条件。我们在教文言文的时候,大多都是...

  • 》从文言字词的品味中把握文章所言之“志”所载之“道”71-92

    读懂文言课文,第一步,把字词搞懂 反复读,先读准字音,读准字音,了解文意。 回家读(预习),给时间读。请学生读,先...

  • 周杰伦的《青花瓷》是现代版的《诗三百》

    一、《诗经》中的起兴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 反思

    在文言文教学中,字词的理解、文章的翻译是很重要的。以前,教学文言文时,我总是会花费很多的时间用在字词和翻译上,几堂...

  •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毛诗序》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

  • 诗与现实-《文心》笔记(三)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

  • 昆曲之美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

  • 灵魂的舞者

    《诗·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

  • 唱的红歌

    《诗·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 一本可以唱的诗话——《邻家诗话》带你走进诗词背后的故事

    诗者,志之所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文言字词的品味中把握文章所言之“志”、所载之“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amu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