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期末考试监考。
历史学科考试过程中,一女生举手示意需要帮助。看她一脸清纯,目光纯净,表情略显困惑,我赶紧轻轻走了过去。原来是不小心弄到答题卡上一滴墨水,问是不是有影响。我看了后及时示意不影响,让她继续做题就行。她马上又恢复了宁静,专注地做起了试卷。我内心被她这种精神感染着,这应该就是古人说的“静如处子”吧!
从教近三十年,经常被学生这种宁静的状态影响着,使我不敢偷懒,不敢掉以轻心,生怕自己的一时疏忽,影响了如此用心的学子向上、向善的积极性,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哪怕只有一次,哪怕就那么一点点。学生就如一面镜子,时时事事处处提醒着我,不可敷衍塞责,不能误人子弟。一定程度上,我觉得是学生在度老师。
我们常说,教学相长,一点不假。没有学生的成长需求,也就没有老师的专业成长。教师业务素质和能力进步和提高,一定意义上是学生成长需求的倒逼,这种发展恰恰就是双向的。
看着考场里,大部分同学都在认真地审题,用心地做题,平时工作生活中的不平、不快、不如人意,也就很快地烟消云散了。看来心灵能够拯救心灵,心灵也只能由心灵来拯救。
近日,媒体中一则研究生“论文赞美shiniang”的帖子,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因论文学术性不足,杂志主编引咎辞职。
我们姑且对此事做如下推断:
第一,daoshishiniang确实如文章所说,家庭恩爱和睦,爱生如子。因为这样的老师在教育界并不少见,即使是有关教师的负面新闻非常多的当下,兢兢业业,业务素质过硬,真正热爱教育事业,爱护学生的老师仍是教师群体的主流。老师被学生尊重、称赞,本应无可厚非。
第二,对老师感恩可以理解,但要注意表达方式。不是不可高调表达,也并非不能表达。而是要把生活和学术作品分开,因为这本身就是严谨认真的学术精神。而不是不分场合不分时间的滥情。
第三,设若该文作者这种方式夸赞daoshishiniang,是为了自己的论文能够发布,是为了讨好导师,从而获取自己人生发展的一些好处的话,那就是别有用心,该作者就是典型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就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其性质是恶劣的,手段是卑鄙的。
由此,我想到,该作者小学乃至中学时期,是不是应该也是一个优秀学生?那时的他或她是不是也如昨天考场上的女孩一样,目光纯净,静如处子?又是什么让他由过去的那种纯净,变得如此的精致利己?
假若真是这样,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还是我们教育的人出了问题?
这,真是个问题!我的眼前又浮现出了那双纯净的眼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