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那天,我在朋友圈看到一首诗:
乱认母亲节
逐利商家引,西方节日抬。
文明抛弃掉,祖母是谁唉?
作者在批评国人崇洋媚外,抛弃自己的文明,批评商家逐利。看后,内心沉重。
对于五月母亲节,我有一些想法。
首先,我们要讲一讲母亲节的由来:
母亲节起源于希腊。古希腊人在这一天向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母赫拉致敬。在17世纪中叶,母亲节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
我们现在大多数人过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是美国妇女安娜·玛丽·贾维斯发起的。
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以后,很多年轻的士兵战死沙场,很多母亲失去了孩子。贾维斯认为这些母亲一定承受了极大的痛苦和牺牲。她提出应该设立一个纪念日或母亲节,给这些平凡的女人一些慰藉。
可惜的是,贾维斯夫人这个良好的愿望还没有实现,便去世了。她的女儿安娜·贾维斯目睹母亲抚养自己和兄弟姐妹成人的辛劳,于是就想要达成母亲的这个愿望。便申请提议创立母亲节,并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响应和支持。之后便确立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
没错,这个节起源美国,与美国历史、宗教有密切的渊源,但不是美国所有的东西都不好吧?
我在想,我们过这个节,并不是过的美国母亲节,我们只是在表达自己对自己母亲的爱戴和感恩。这是母亲节的核心精神。这种精神应该是不分民族和国界。所以,我们过这个节,没有错。
我们国家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泱泱大国已走向国际化,如果我们因为这个母亲节起源于美国就不去过,是不是显得我们有点不够大度呢?
至于说到商家逐利,我觉得也无可厚非。现代人,生活工作忙碌不堪,有很多事,确实需要他人来“提醒”。商家这种善意的提醒,大家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和心愿送母亲礼物,多好。每一个节日,都是为了提醒人们爱与被爱的幸福。母亲节,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
其实,我们感谢母亲,不一定要在这个节日。只不过,在这个节日有点仪式感。
对于有孝心的儿女,每天都是母亲节。平时多关心父母,多陪父母聊天就是一种孝心的表现。近的,用心多陪陪父母,远的,多打个电话。这就是孝心。经济条件好的,在物质上让父母过得好点,差的,努力让父母精神上不空虚,这就是孝心。
对于现代人,努力让父母物质上无忧很容易办到,但让父母精神上不空虚,难!给父母镖票容易,拿时间陪父母难。每个人都有一大堆冠冕堂皇的理由。事实真如此吗?
还有一些人的孝心是做给别人看的。在人前,对父母和颜悦色,毕恭毕敬,在人后,对父母怒目燃眉,指手画脚。父母在生时,对父母不管不问,任父母自生自灭,父母死后,对父母的丧事大操大办,让外人看,自己对父母多舍得,多孝敬。
有的人给钱父母用,面无表情,把钱往桌上一扔,像施舍一样。这样的孝心,父母受得心安吗?《论语》里“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要做到真正的孝很难,也很容易。
只是有感而发,没有其他任何意思。最后,也要说下,我们中国有自己的母亲节,那就是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二,孟母的诞生日。希望在每年的这天,大家更有仪式感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