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海派文化之源-从徐光启到江南科学计划

海派文化之源-从徐光启到江南科学计划

作者: 王塞 | 来源:发表于2023-06-10 11:11 被阅读0次

    熟悉上海的人都知道徐家汇,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它与明末科学家徐光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徐家汇的形成可上溯至明代。晚明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著名科学家徐光启曾在此建农庄别业,从事农业科学实验并著书立说。徐光启逝世后安葬于此,他的后裔子孙在其墓地周围聚居,并逐渐繁衍开来,形成集镇。

    这里初名“徐家厍”,因这里原是肇嘉浜、蒲汇塘、法华泾三水的汇合处,又是徐家聚居的地方,所以后来就得名叫“徐家汇”了。

    我们今天的行程,就从徐光启开始。

    徐家汇地铁站一号口出来,步行十几分钟,就到了光启公园。

    光启公园是纪念公园,公园不大,主体是徐光启墓,靠近南丹路文定路的一角就是徐光启纪念馆。

    纪念馆的馆舍是一座明代民居,里面文物很多,在这里,可以感受来自四百多年前的这位上海人的强烈碾压。

    徐光启是明朝末年大科学家,他向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等学习研究西方科技知识,将天文、历法、数学、测量和水利等科学知识传入中国。

    他与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合译《几何原本》、与传教士熊三拔合译《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他受崇祯皇帝任命,修订历法,编撰《崇祯历书》;他亲躬耕做,进行农业实验,著成《农政全书》,这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完备的农学百科全书。

    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之父,他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他提出的“熔彼方之材质,入大统之型模”理念,是相比于200多年后晚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更有前瞻性的先声。

    让人更意外的,是他还带兵打战,贵为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经手钱财无数,为官清廉到"盖棺之日,囊无余资"……

    徐光启的故事不止于此。

    徐光启是一名天主教徒,1847年,因为徐光启的渊源关系和影响力,天主教法国耶稣会在徐家汇建立总院基地,并在此启动了规模庞大的“江南科学计划”,陆续兴建一系列的科学、文化、教育、宗教和慈善机构,传播西方科学、技术和文化。

    在此计划前后,徐家汇地区陆续兴建了一系列科学教育文化设施。

    1847年,耶稣会在徐家汇会院收藏图书,1867年初建藏书楼,即徐家汇藏书楼,这是中国最早的近代图书馆。

    1868年,徐家汇博物院成立,这是中国最早的自然博物馆。后搬迁至震旦大学,改名为震旦博物院,现展品分别归属到上海自然博物馆和上海历史博物馆两家单位。

    1873年,徐家汇观象台被创建,这是中国近代第一座气象台,被誉为“远东气象第一台”,它集气象、天文、地磁的观测于一体,是当时世界三大测量基准点之一。

    教育领域也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

    地处徐家汇的徐汇公学创办于1850年,是中国最早按西洋办学模式设立的学校之一,几乎与上海开埠同步,被称为“西学东渐第一校”。

    徐汇公学课程设置较为完备。除国文课程外,它的外文、音乐、美术、科学、体育教育在当时的中国教育界都处于领先地位。

    徐汇公学曾经走了很多风云人物,如马相伯、李问渔等。

    尤其是教育家、语言学家马相伯,他十一岁入徐汇公学就读,后担任徐汇公学校长,并先后创立震旦学院(现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复旦公学(现复旦大学)。震旦学院与复旦公学的创立离不开马相伯毁家兴学的付出,也与其早年在徐汇公学所受的教育和熏陶有关,某种意义上也是江南计划的延续。

    除此以外,圣心报馆、圣教杂志社、启明女校(现上海第四中学)等机构都成立于江南计划前后。

    这些科学文化教育设施在徐家汇逐渐发展起来,徐家汇成为中国土地上最具规模的中西方文化重镇,继而成为海派文化之源。

    现在,徐光启纪念馆,徐家汇天主堂、徐家汇观象台、徐家汇藏书楼、徐汇公学、土山湾博物馆等都成为徐家汇源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历史建筑矗立在徐家汇,静静的向我们诉说近代的风云故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海派文化之源-从徐光启到江南科学计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ast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