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说:文化是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用好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资源,努力使“上海文化”品牌成为上海的金字招牌。
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我也想凑个热闹来说上几句。
在我看来,上海红色文化主要有建党,白区地下工作,工人纠察队史,抗日和解放战争情报和护城史……
上海海派文化则为中国所独有。概而可括之为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和小资产阶级情调,与西方文化的融合中形成的上海文化生活方式。优雅悠闲,高雅高端。
上海江南文化,恐上海本身难以独支。因由苏杭近在咫尺,故苏州评弹,浙上越剧,苏州园林,杭州风景,苏绣杭绸,周庄西塘等。只有纳入这些,才有可能形成。
以上三种上海文化,我认为唯有海派文化深入人心,有较高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但也有中国式的政治风险,容易起伏和时代改辙。
但海上文化从前的确很有魅力。如今再弄,并不容易。它的历史环境和历史条件己经发生根本性变化。一是生产力在各地发展,闻人贤达不再独居上海,二是民族商业和租界造成的客观现实及所需求,一去不复返了。
海派文化的历史条件有远东第一大城市,洋买洋办,租界,民族资本家聚集,黑帮的丑陋性强盛和活跃,以上事实在客观上帮助各行各业聚集上海,生存于上海,繁荣于上海且形成时代氛围和标志。
而海派文化的历史环境又有哪些呢?有大世界,九重天,百乐门,梵皇宫这些纸醉金迷之地,也有哈同花园,梅龙镇饭店等当时的奢糜之地处。
再说闻人贤达的人文气候,更可称为榜样的力量无穷。事实上,海派文化形成与弘扬,主要就是靠的他们牵引垂注,再加居上海的乡绅名士,中产阶级,共聚而生之。也可以这样说,自海派文化发端始,中国社会有影响力的人物,没有不在上海居住生活过的!
基于以上所涉缘由,是不是简单可以判断上海文化中的海上文化,大概只能是概念的提出,实质难以真正形成。这样一来,上海文化就会立马打上不少的折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