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课堂上,老师重点讲述了埃里克森提出的人生八阶段。对我来说,这是一次重新学习此内容的重要机会,因为去年我接触了这个理论知识,可惜早已忘记,更别提运用了。
儿子菓子6岁多,正处于人生的第四阶段,这个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家庭教育的重点是找到孩子的亮点,激发孩子的潜能。说到这里的时候,林老师特意提到:扬长带短。即发现孩子的长处,在长处上多给他提供发展的机会,让孩子从中得到更多自信,自信来了,其它方面会跟着发展起来。对此,我深以为然。
回想自己前段时间跟菓子的较劲,实在太不合适。菓子今年9月就要上小学,幼儿园老师反应他课堂上不专注,怕到时会影响小学学习。起初我还并不担心,后来亲眼看到他在美术班课堂上的表现,便开始有些焦急。之后,一看到他做事稍有些不专注就会提醒他,可是这样并没有什么效果,说多了,反倒让我和他都烦躁。难道他什么时候都不专注吗?不是的呀,有时他自己主动读绘本能读半小时左右;拼乐高、画画、做手工,是可以连续两个小时,甚至一个早上都不挪窝的,而且想象力丰富,创造思维能力也不错;每天背诵唐诗的速度也比较快;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这些我都没有看见吗?不是的,只是我把关注点都放在他的上课不专注上了。
我应该做的是结合他的这些亮点,给他及时的认可与鼓励,而非追着他的不足点去提醒他,这不就是给他负面强化了吗?换到我自己身上,若我在工作中哪一点做得不足,领导三天两头都提醒我改,我是不是在无意中就对自己的不足给记得更深刻,而非真能愉快改正?再说了,人哪有完美的,更何况一个学龄期的孩子?找到他的亮点去强化,给他自信,再结合一些专注力的训练方法,慢慢练习即可。再说,现在都还没上小学呢,我犯哪门子焦虑?
我想,林老师的这堂课就是专治我的焦虑,并给我反思的。除了帮助孩子扬长带短,我也愿意为自己扬长带短,不纠结于过往育儿的不足,而是看到自己愿意为孩子学习这一亮点。我愿意在家庭教育学习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为从自然型父母,到学习型父母,甚至到教练型父母的转变而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