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box回报率是200%多,资产翻了两倍多,现实生活中资产超过100%都特别不容易,身边有开饭店的朋友,他们深有感触,每年复核率25%三年回本,36%两年回本,这就已经很厉害了,而且沉没成本还要另外算。
所以,从传统生意角度出发,二年三年回本是非常难的,而自己将近500天的坄资就达到了两倍也是绝无仅有的,但它是有正确的逻辑支撑和时间重复验证下才实现的。
经历了2016年熊市,2017年牛市,再到2020年的牛市,已经整整5年了,虽然没有经历过两个大周期(大概率是7年时间),但5年时间的风风雨雨沟沟坎坎,从一个新韭菜到一个老韭菜,我终于打通了一个投资逻辑━很多人遇到牛市进场就买买买,根本不学习不研究,这刚好违背了投资逻辑的顺序,应该是先学习(从别人的经验中)然后再投资,这才是一个成熟投资者的开始之路。
在这条路上有熊市建仓,周期,主动的被动,定投策略……,这一个个正确无比的策略赫然成了一个个路标指明前行的方向,你只要照做就行。
还好,自己跟对了人找对了路,踏上了趋势的这趟列车,虽然路途还会有风雨磨难,但道路是直的,船头自然有方向,再过三四年(一个周期),大概率不富都难━哈,典型的皮革马利翁效应和自证预言效应━我确信我是个有钱人,我就是个有钱人。
既然是个有钱人,那行为思维就要像个有钱人,这样才配嘛,那么,作为一个预期的富人,要做到什么呢?注意社交资本。
什么是社交资本?
你在一个社会,一个社区,一个组织,总是有名声和地位的,这通常跟那个组织层级是没有关系的,放眼望去,哪怕在奴隶社会也有德高望重的人,大家都服他,而在贵族群体中也有大家看不上的人,不愿与之为伍,所以名声和地位并不是大家认为的和阶级组织相关,它只跟口碑相关。
人和人一生中所拥有的社交资本是有天壤之别的,拿分享经济的邀请制来说,有的人通过邀请人进入一个收费社群,但从此那个邀请人就不见了,于是就有了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其实大可不必这样。
你被邀请进了群,从此开始学习,理论上跟邀请人没有什么关系了,因为从自身来讲,不会什么就学什么,只要想学不通过邀请人也可以做到,那你为什么不甘心呢?因为他拿了你的佣金嘛,仅此而已。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个邀请者邀请了别人进来,然后就不管了,你知道他在干什么吗?他在大幅度削减自己的社交成本,因为这样最终结果你不会成为一个有名望的人,人们不会服你,并开始讨厌你了,所以社交成本成了负数。
这样是非常可怜的,他们会因此时时刻刻为社交成本负数而付出代价,自己却不自知。
我们经常在生活中看到一些人,爱占小便宜,请客没他,占便宜第一,好像他赚了,其实他的社交成本会因此不断变大,最后的结果是所有的人都讨厌她,于是当一旦有好事发生时,绝对没有他的份,甚至那好事是什么,谁也不知道。
所以读书,健身,投资,帮朋友,陪家人中的帮朋友,就是增加社交成本,攒人品。
可帮朋友是有富余的人才能做的事,你自己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怎么可能去帮朋友,但有富余的时候你就可以帮别人呀,所以确定一点,在社会上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就会特别珍惜一切社交成本,这是一切有钱人应该干的事,反过来说,正是帮朋友攒人品积好运,也更大概率会成为有钱人,这不难理解。
大胆的讲,如果一个有钱人漠视社交资本,注定会变回穷人的,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失去机会,因为别人根本看不上他,就算他发现了一个机会,也没有人理他帮他。
思考:
一个人一定要有社交资本,帮助别人付出是前提,但你得有富余,而富余又来自于别人给你提供的机会,告诉你,帮助你,为什么告诉你,帮助你,又回到了你先帮了别人。
行动:
资产翻倍才是开始,回落很快就会来到,这跟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坚持定投就行了,自己的目标是在下个周期实现财富增长,所以在此期间注意力更应该放在社交资本的积累,攒人品,去帮助更多的人。
比如一个小伙伴在不懂股票基金的情况下就冲入了市场,现在正在亏损中,心态非常不好,这几天准备对他进行一次心理按摩,虽然投资不在一个赛道上,我也并不想让他转换赛道,而投资上道理都是相通的,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有责任和有能力也去帮助别人,不管最后结果如何,去做就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