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暴风雨
挑战机械论和决定论的人,乃至挑战整个科学体系的人,叫休谟。
休谟是一位天才。他12岁就进入爱丁堡大学,23岁完成了著名的《人性论》。休谟是英国人,也是一个经验主义者,但他认为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两派明明持相反的观点,却谁也说服不了谁,说明双方讨论的“何事真实存在”之类的问题超出了人类的经验范围。
笛卡尔认为“我”是超越了客观世界的真实存在。但在休谟看来,“我”不过是后天学习得到的一堆经验片段而已,真正有没有“我”呢?对不起,咱不知道!他比笛卡尔怀疑得还狠。
休谟的哲学观可以解决下面的问题。比如有学生看了《黑客帝国》后产生了哲学思考:“万一我生活的世界是一团假象怎么办?太可怕了,我该怎么办?”,休谟的反应会跟熊孩子的妈妈一样,拍一巴掌,说:“想那么多没用,赶紧念书!”。
什么知识是确实可信的呢?休谟认为:第一种是不依赖于经验的知识。比如几何学,虽然在现实世界找不到任何严格的圆形,但我们仍旧有圆形这个概念,它不依赖外物存在;第二种可靠的知识是我们自己感受到的经验。实际上,休谟对知识的界定很靠谱。从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争论来看,人类仅有两种获取知识的方法,一个是靠演绎推理(而且还没有得到新的知识),一个是靠经验。
更猛的是,休谟要亲自办掉科学。研究科学,最重要、最基础的一条规律叫因果律。但休谟偏偏就拿因果律下手了。
因果律是怎么来的呢?是我们先观察到两件事总连在一起发生,并且这两件事自己还不单独发生,我们就说这两件事有因果关系,这用的是归纳法。
但归纳法是怎么回事?归纳法要从个别的事件总结出普遍的规律来。什么叫“普遍规律”呢?就是相信在某个条件下,某件事情必然发生。这不就是因果律吗?也就是说,研究归纳法的前提,是必须相信存在因果律。
这不就成了循环论证了吗?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有一个没有科学知识的原始人,通过观察发现,公鸡打鸣总伴随着太阳升起,那么他就会认为,公鸡打鸣是太阳升起的原因,这显然是错误的。统计学有一句经典的话:相关性不代表因果性。休谟的质疑不是抬杠,想想科学发展史,从地心说到日心说、从牛顿力学到量子力学,人类虽不断进步,但都曾经是原始人。
哲学家们拿来休谟的论点一看:理性主义有独断论的危险,啊,对!一切都得从经验出发,啊,对!因果律和归纳法是循环论证,啊,也对!所以因果律不能用经验证明,所以没有因果律自然也没有归纳法,啊...啊...也对啊!
于是哲学家们都崩溃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