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性中有天然的嫉妒之情绪。“嫉妒”犹如红色和绿色一样,是人的情绪一种,不能用好坏对错来评价。这也是我一直不喜欢很多人把“嫉妒”视同一种不好的情绪原因所在。
孔子 在《论语 · 季氏》第十六篇中指出:“闻有国有家者,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为什么自古就有这些思想?我想孔子是深谙人性的,所以提出了平复人性之中可能导致不好效果情绪之良策。然而,事实,几乎人人内心对别人都是区别对待的,即使是父母对于子女也是有不公情况存在的。
难道有“不公”就要打“抱不平”吗?当然不是!
举个比较普遍的例子。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或者说人性大抵都差不多吧。
云朵和云峰分别带孩子回他们年迈的父母亲家里过年。
云朵有一个刚满18周岁的女儿,云峰有一个已满16周岁的女儿,两个孩子相差不过两岁,个头和摸样妥妥的同龄人。
云彩是云朵一手带大的,他们是母女,也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云峰的女儿云兰从小被爸爸妈妈宠爱,是他们名副其实的“小公主”。
云彩很心疼云朵辛苦,总是跟前跟后帮助云朵分担。云兰喜欢躲在空调房子内玩手机,啥也不愿意干,玩得心安理得,撒娇任性也是随时随地。
云峰和云朵两个中年人是家中干活的主力,整天忙个不停。云峰需要帮忙的时候随时支使云彩干,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或者舍不得的想法。
云彩发现她舅舅只支使她和妈妈干活,却不支使与她同龄的妹妹云兰干活。于是云彩就问妈妈云朵:“妈妈,舅舅为什么支使我干活,却不让云兰干一点呢?”
云朵说:“孩子,你太玻璃心了,在乎的事情太多了!你要明白,你只在妈妈这里是个孩子,是个永远站长不大的小宝宝。妈妈舍不得让你做事情,这是母亲对孩子的本能——天性母爱。你在其他人的眼里,只要成年,法律认可的大人,你就是大人。我对你好,对你密切关注,你看看我会对其他人如同对你一样无比牵挂吗?永远不会有的!你有自己的妈妈密切关注,就可以了。万万不可求别人包括亲朋好友的偏爱。所以,你不要比较,即使同龄人,被同一个人不一样对待,也没有必要比较。明白吗?”
云彩说:“妈妈,姥娘似乎对我和云兰的态度也不一样。她更心疼云兰。”
云朵说:“一个是孙女,一个是外孙女,远近是一样的。你们大小还有别的。你更勤快和优秀,无需过多关注你也能照顾好自己。云兰虽然年龄不小了,算是一个巨婴吧,似乎不大懂事。所以,她获得更多的关怀和照顾,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不是不公平,而是对不同的人需要有不同的对待方式。再说了,长辈对我们好,我们不能强求的,顺其自然吧。记住哦,长辈对我们好必须感恩,不关注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他们年龄大了,需要我们更多去关注他们,这是孝道,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明白吗?你可以撒娇,不能不懂孝道哦。”
云彩说:“好吧。我消化消化。”
亲人之间不相处可能矛盾会少一些,相处多了,难免有摩擦,很平常的。这种摩擦往往来自于人不自觉的行为中,并非刻意区别对待,所以要正面解读而不是负面解读。人最需要关注自己的人是本人,而不是外界任何一个人。
向外关注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来调整情绪肯定会很失望,这本身就是不爱自己和对自己低价值评判的思想,出发点就错的。必须转换思维,允许别人不爱自己,卜关注自己,同时自己必须狠狠地爱自己。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