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邯郸老城的四处神秘遗迹

邯郸老城的四处神秘遗迹

作者: 乔延宾 | 来源:发表于2018-04-29 13:23 被阅读1386次

          14岁那年,下午下了学,看天气不好,慌忙背上书包向家中赶去,出了校门不远,就是学步桥,再向南走,北关石桥,虽然早已沒了北城门,但邯郸故城的北城墙仍依稀存在,其中石桥东侧的城墙仍高达丈余依然雄伟。

        从北关到南关,回家之路要纵穿整个邯郸城内中街,一路上,已成为邯郸市第一中学的明朝嘉靖年间兵部尚书张国彦故居、张家祠堂、秦始皇诞生处、关帝阁、邯山书院、马军营巷、邯山书院、慈禧行宫、邯郸专员公署内的仓道巷、大井胡同、天主教堂、蔺相如回车巷、大盐商张氏故居、马道巷、南城墙、南门外石桥,仿佛穿越了千年历史,看到了一个古色古香的邯郸城。

        邯郸故城是一座充满传奇色彩的神秘古城,传说明朝初年,邯郸城南北狭长,轮廓呈规则的长方形,每逢夏季下大雨,从西部山区下来的洪水就会冲垮城墙,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巨大的损失。屡遭损失的邯郸城,到底是什么原因使然?于是一位知县请来高人指点迷津,这位高人在察看了地形地貌后指出,邯郸地形西高东低,城廓又正对沁河,城墙呈南北方向的长方形,这样,山洪一暴发,浪涛就会冲垮城墙。这位高人拿出新的筑城方案一一把东、西两城墙筑成中间向外略凸的弧形,新建的邯郸城廓,呈一艘大船的形状,就可以避免洪水冲击的悲剧。邯郸知县接受了这个建议,修建了新的城墙,果然,洪水从山上下来,邯郸城如一艘巨船,即使在洪水围城时也稳如泰山,安然无恙。

      摒除那些迷信的成份,那位明代高人的说法,仍有符合科学规律的道理:当面对一个方向力的冲击时,弧形的物体肯定要比直线形的物体要强。

      现在回想起来,少年时,当走在这座历史古城的大街小巷中,不知有多少神奇的故事在吸引着我。在邯郸老城的古建筑、古遗址所存廖廖无几时,趁着一些了解邯郸老城历史的高龄老人尚健在,我也加快了调查走访的步伐,求得一些历史的真象。

      南城街的大井胡同,在我的一篇文章里已有涉及,此不赘述,这口神秘古井已在上一世纪70年代被一户人填平,并在其上建了民房,但压在下面的古井应该还存于地下。

      1966年8月24日,作为红卫兵,走上邯郸街头"破四旧,立四新",我接到报告,说邯郸南城有家大财主,家有与水井相连的地下室,里边可能藏有枪支等物,于是,我带领刚刚成立的邯郸一中"八.二四革命造反队"来到那里。这处豪宅位于老专员公署错对面的邓家巷。这处古宅坐落在邓家巷尽西头,宅院坐西朝东,进得气派的高高门楼,一座高大的瓦房也是坐西朝东,在这座大瓦房的北端,与瓦房相连是一座北房,瓦房与北房相连处,有一个数十层之多的青砖砌成的阶梯,由此一级一级深入地下七、八米,直通地下室内的一口水井,水井周边,是青砖铺成的平地,面积大约在七、八平方米左右,站在地下室的地面上,手提水桶即可打上冰凉清彻的井水。红卫兵们并未发现什么异常,也沒找到枪支与电台,便带着好奇草草收兵。在住房里修建地道并与地下室相连,而且地下室还有一口水井,在民房中是一项不小的工程,这在北方十分罕见。多年来,这处地道、地下室与地下室的古井一直是个迷,直到近日走访大井胡同对面一位83岁的老人,这个迷团才解开。原来,在旧时,邓家巷里住有两户家道殷实的人家,一户姓邓,一户姓姚,两户均是中国南方人,其中邓家靠做银匠手艺致富,而姚家是靠行医发家。姚家主人是南方人,耐不得北方的干旱天气,下大功夫请人在主房旁边打了一口水井并修建了深深的地下室,使之用地道、台阶与主房相通,每逢邯郸的干热季节,地下室水井里的凉气便通过地道输入主房,使得主房里气温清凉宜人,这不能不说那家主人的智慧与工于心计。

    如今的大井胡同

          南门里有三座秀丽的青石牌坊,这三座牌坊我不曾见过它的整体形貌,只是在解放后的邯郸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北侧看到过残存的坊柱。这三座牌坊建于清代,是奉清代不知哪位皇帝的敕命所建。这三座牌坊还有一段真实的历史故事:1900年,慈禧皇太后与清帝光绪,为逃避京城的八国联军之乱前往西安,回京途中经过邯郸,知县修建了行宫供慈禧一行临时居住,銮驾经邯郸南城门行于这三座牌坊,见有前代皇帝书于碑上"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字样,慈禧碍于面子下愿下轿,便令銮驾一行避开牌坊,绕道东门到于行宫。那么,这三座牌坊到底毁于何时何人之手?曾经见证过三座牌坊被毁的老人们亲口告诉我,1937年10月日寇占领邯郸后最初几个月,这三座牌坊仍完好无损,后来日寇的坦克从城内中街走过,由于牌坊中间一跨过不去坦克,驻邯日军头目下令,一举将牌坊拆除。

     

    邯郸地区中级法院旧址

          照片上的建筑为邯郸解放后地区中级人民法院,那三座牌坊就曾位于它附近的城内中街上。

      一块石碑模样的青石,顶部呈梯形体,下方呈长方体,露于地上部分仅不足一米。对于这块石头,众说纷纭,一说它是一通石碑,由于年代久远,邯郸城又位于紧邻太行山与众多丘陵前的冲积平原上,日积月累,西部山区与丘陵地带被山水带下的泥土掩埋了石碑下半部,地面上只露出偏上的一截;一说是不知哪朝哪代一位官员留下的无字碑;还有一说,说它是一块上马石,这块石头,就矗立在人民路老地委大门西侧不远处,而老地委所在,是明、清、民国时期的邯郸县衙,官员外出与归来,借助于它上与与下马。究竟它为何物,有些文物工作者多次考察也沒得出令人心服的结论,成为邯郸古城文物遗存的一个谜。至今,它仍默默地矗立在那里,等待有一天解开它的历史之谜。

        邯郸是我的第二故乡,从8岁起,就生活在这座古老的城池中,我像珍爱自己的故乡一样珍爱着它。从少年时代至今,每当走在它的大街小巷,梦幻般地历史文化无数次地迷倒了我,以至于它的一棵古树、一口古井、一座古屋乃至它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令我好奇。走在城内中街的大街上,曾经看到一个奇特的现象一一一些临街的古老瓦屋,它的屋顶本应是"人"字形的,这在中国北方的房屋屋顶的形式叫"两流水",可一些临街的古老瓦屋屋顶,临街的一面却在"人"字形的一撇处,没能直接顺势而下,而是在一撇的一半处转为平面。这个谜,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的一次新闻采访中才有了确切的答案。祖籍邯郸古城东门外的米老先生,既是老邯郸,又是一位文史知识渊博的邯郸通,他老人家告诉我,邯郸老城的城内中街,是古时的御道,皇帝的车辇通过御道,两侧的瓦屋屋顶怎能一冲而下呢?必须在临街的坡顶修建成平缓的样式,才足以显示皇帝的尊严,就像京城的紫禁城正门,中间一孔是专供皇帝出入而用,两侧的城门,才能按照"文东武西"的原则供臣子出入。一句话点醒梦中人一一原来是这样!

      梦幻般的古城,迷一样的历史文化,你还有多少迷团让人解开?

    今天的城内中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邯郸老城的四处神秘遗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avo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