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黑公交上被6个成年男人轮,奸、殴打、抛尸荒野,最终去世。BBC采访了其中一个主犯,他说:体面的女孩不会晚上9点还在外面闲逛,我们有权为她们上一课。如果她不挣扎,可能现在还好好地活着。——纪录片《印度的女儿》
生而为人,身为女人。
最近的几次吵架都与这个问题有关。所以看到这个主题还是有感而发。
一、我的成长
还记得小时候,爷爷出差回来给妈妈带了珍珠项链,再加上一个珍珠的手串。我小的时候从柜子里翻出来,爱不释手,偷偷带去学校,显摆了一下午。回来被爸爸看到,他呵斥我摘下来,并不是因为这个手串多么贵重,而是我怎么能喜欢这种娘娘腔的玩具。
有段时间,我特别喜欢在一句话的最后面加一个“呗”,但是是用当时女孩子普遍用的撒娇的语气说的,爸爸听到后,告诉我,怎么能那么说话呢,他纠正了我几回,一直到现在,我在讲话的时候后面都会刻意避免出现这个语气词。
初中的时候,有一次上体育课,练习扔实心球,是我们中招考试体育加试的内容。我在操场上和一群女同学一起比划着自己扔不动,笑笑闹闹。突然听到爸爸的声音从操场旁边的教学楼二楼的走廊上传过来,他大声得对我说,“使点劲,不要像林妹妹一样!”周围的同学哄堂大笑,而我也早已习惯了神出鬼没的爸爸,和他无差别的教育方式。
还是备战中招体育加试的时候,每天下午,体育老师都要带着我们越野跑,往返大概有十里路。长久不运动的我们自然是吃不消,爸爸会骑着摩托车跟在同学们后面,有谁真的跑不动了,就用摩托车把他载回去。一开始的时候,我也跑不动,嬉笑着蹭到队伍后面,想让爸爸把我带回去,他看见我过来,居然加上油门嗖得超到前面去了。
从小都在学校长大,住在学校,长在学校。初中日常住校的学生会上早操,六点钟左右,体育老师会用大喇叭放音乐,叫住校的同学起床。有一天,爸爸跟体育老师达成了一个协议,每天早上,在大喇叭里喊我的名字,叫我起床跑步。于是,每天早上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就能听见体育老师在大喇叭里叫着我的名字。我不要面子吗?于是匆匆爬起来跑到操场上跟着学生们一起跑步。
上高中的时候,从来没有住过校,没有过过集体生活的我,有点适应不了宿舍的环境,被整个宿舍排挤,最初的几个月,每周末回家都是跟爸妈哭诉在学校的遭遇,想让爸爸找人给我调个寝室,或换个班。他每次都是开导我几句,但从来没有提过换寝室的事情。过年的时候,我去书店看书,看到一本厚黑学的,当时觉得句句在理,就想买回来。回家跟爸爸申请经费,告诉他那本书写得多在理,多么能抚慰我被别人伤害得千疮百孔的内心。我跟他一句句复述看到的书里的观点,他一句句的驳斥我,说到后来,我也觉得这本书有问题了。现在想来,那本书里的很多观点,也是哗众取宠。
高中那段艰难的岁月,磨练了我的性格,让我变得强大。我以前总是喜欢跟亲近的人分享那段时间对我的改变,但现在,好像已经淡漠了。毕竟,我走出来了,以胜利者的姿态。
这是我从小到大受的教育,他对我的要求就是成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人,一个独立的不需要依靠别人的人。而不是一个娇弱的女子,像个公主一样需要被宠着。
前段时间看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里面阿米尔汗扮演的爸爸对女儿们的要求,忽然就很有感触,当你的父亲对于你予以足够的尊重,他把你视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人,你有什么理由轻贱自己,依附别人。
二、现在的生活
这也是我最近生活里面面临的一个矛盾的起点。在结了婚之后,我的日常生活跟另外一个男性生活在一起,这个男人希望你是一个娇弱地能够激发他作为男人的保护欲的女人。他希望你足够柔软以显得自己很strong,你的性格要柔和,在家里不可以大声讲话,要居家,要打扮自己,出门要给足他面子,要穿粉嫩的衣服,剪齐刘海,烫女人味十足的头发。他甚至跟你吵架的理由是,你为什么不像别的女人一样?
有一次又因为这些莫名其妙的原因吵架的时候,我跟他讲了这些故事。我是怎么成为现在的我的,我说,我父母把我养大,首先并不是作为别人的妻子来培养的,也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而存在,在我的成长教育里,他们从未强调我是一个女孩子,女孩子跟男孩子有什么不一样。他们永远告诉我,别人能做到的,你也一定可以,你是女孩子,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也没有什么了不起。
但是我也在试着调整这种状态,以前被父母指责的事情,现在在这个家里,则被鼓励着。彼此都让一步,把从各自家庭打磨出来的棱角,打磨得适合现在这个环境。适应着,也改变着,同时也希望能够用自己的努力,改变别人之前的一些观点。
三、我的声音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不公平的事情,有的甚至毫无章法、不可理喻,我讲不出来什么大道理,只是谈一些自己的体会与看法,不敢希望能改变什么,只是为了多一点支持的声音。
我是女人,这没什么了不起!性别只是性别,仅此而已!
网友评论